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管理正文

京津冀一体化 水资源新思维

2014-10-10 14:50来源:北京商报作者:肖玮 孙丽朝关键词:水处理膜处理京津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远水解近渴。

10月秋汛结束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将主要向京津冀及河南供水。对于干旱少雨的京津冀,“南水”的到来并不意味着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而是水资源一体化的新时间窗口。蛋糕不可能无限做大,分好蛋糕决定着京津冀的未来。

10月底迎来“南水”

9月26日一大早,在南四环附近的郭公庄水厂内,办公楼区域贴着“距离试运行还有4天”。来自自来水集团和施工企业的20多个工作人员在炭吸附池旁进行最后细致的检查,中午时分,郭公庄水厂开始了一次放水联合调试。这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确保郭公庄水厂在9月30日之前具备水处理条件,并为10月底的江水进京做好充分准备。

郭公庄水厂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南水”抵京的第一个水厂,也是目前北京惟一一座专门以“南水”作为原水水源的自来水厂 。“南水”在郭公庄水厂经过加速澄清、臭氧和活性炭、紫外线消毒、膜处理等深度水处理工艺之后,再通过城市管网进入首都的千家万户。

据了解,9月29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过了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组织的全线通水验收,具备通水条件。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记者透露,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在10月底正式通水运行。中线主要向京津冀豫供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毛水量),其中北京年均受水12.4亿立方米(毛水量),京津冀地区总体可看成是南水北调中线的终端受水区。

供水新格局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孙国升不久前公开表示,南水北调通水后,具有诸多共性的京津冀地区将有望形成互通共济的供水新格局,联合统筹水资源调配。

孙国升介绍,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对三地的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认为,京津冀共性很多,一是同处海河流域,历史上水系发达,水系边界相对清晰;二是都已建成相对完备的水利工程设施,方便采用工程措施打通水系通道、优化水系布局和统筹水资源配置,具备水资源互通互联的有利条件;同时,三地又都是刚性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500立方米国际公认的极度缺水下限,对外调水有着强烈的需求,并且三地通过外调水补充水资源均已纳入国家战略。

“将来京津冀地区应研究如何统筹水资源调配,先把水资源底数摸清,再在国家战略基础上,遵循水资源规律,协调配合,实现低水低用、高水高用、一水多用、循环利用,达到高效用水的目的。”孙国升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表示,京津冀地区是严重的缺水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穿京津冀全境,为京津冀一体化构筑了水的命脉。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傅崇兰表示,“南水”的到来,对于一直严重缺水的京津冀来说非常重要,为两市一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战略保障,但仅靠调水,无法解决这一区域干旱缺水的状况,未来必须要加强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

原标题:一体化,水资源新思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处理查看更多>膜处理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