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酸化油废水偷排屡禁不止 危险废物跨区域监管待解

2014-10-14 08:53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作者:郭航关键词:污水处理环境保护法环境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鑫广绿环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刘姓工作人员电话里也向媒体记者证实,截至目前,该公司从龙港兴旺酸化油厂共接收两个车次,共计30余吨的废水进行处理。这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对于接受龙港兴旺酸化油厂委托处置的所有废水,该公司均是派专车赴厂里亲自收集运输的。

“不过,针对目前国内通行的‘危废委托处置’模式,仍需要加强完善对危废生产、运输与处置等多方机构的监督机制,不然仍会给危废异地偷排乱倒提供可乘之机。”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称。

有迹可循的是,位于江苏连云港市辖区内的一家化工企业,同样以危废委托处置方式将一批废水委托河南一家有资质企业处理。蹊跷的是,这批废水并没有进入指定的处理厂,却堂而皇之地被装入桶内运至距离企业有千里之遥的河北成安县一乡间废弃厂房内。

日前,记者随同成安县环保局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赶到了这批废弃物堆放地。在现场,一米见高的蓝色塑料桶密密麻麻被堆放在一个废弃小化工厂院内,周边长满了庄稼。走近时发现,塑料桶已被帆布罩起,四周拉起了警戒线,并在显著位置竖立起了“危险废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

记者注意到,在每个塑料桶上除了印有统一的英文编码外,在接近封口处的桶身上方均标有一张“合证证”标识,其中载有:品名为宏元废水,净重250千克,检验日期2013年3月,有效日期2014年2月等内容,在标识下方还标著有江苏连云港宏业有限公司的字样。

成安县环保局蔡俊波副局长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批废弃物共计500余桶,总计100余吨。通过前期沟通确认,已联系到这批废水生产方,但由于没有直接证据证实,被产废方与处置方互相推诿,追责陷入“扯皮”的尴尬境地。目前,针对这批废水已由成安县环保部门牵头组织到北京新奥环标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了检测,初步已确定是一批危废,下一步正在对其进行认定,待结果出来后由该县环保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破。

近日,记者致电江苏连云港宏业有限公司,试图了解这批危废的具体详情,但该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以“最近人员正在调整,比较忙。”为由婉拒记者采访。

有观察者指出,现阶段危废跨省转移主要通过转移联单制度进行流通,作为危废产生、处置单位则需要按规定填写转移联单,以方便主管部门进行监管。不过,由于个别生产危险废物企业存有虚报、瞒报、漏报现象,在进行危废转移过程中没有认真执行转移联单制度,导致环保部门不能适时掌握企业间危废的转移交换情况,埋下环境隐患在所难免。

事实上,通过委托处置等同于为生产危废企业开了条“活路”,但这条路并不是谁都愿意走的,原因是若将危废进行有效处置,企业均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部分产废单位为了逃避这部分支出,不惜铤而走险,非法转移甚至跨地域倾倒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那么,如何做到规范化管理,确保危废得到有效处置?

史文兰分析认为,探索切实可行的危废监管模式,在产废单位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逐步掌握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的实际情况,积极完善危废台账,设立警示标志,帮助产废单位增强环境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无害化处置目标,方是治本治源之策。与此同时,探索建设危废回收和信息交换体系,加强危废跨省转移活动监管,维护环境安全。

也有环保人士表示,确保危废得到安全处置需扎实推进对危废的产生点、厂内危废的流转程序、委托处置单位的资质、危废转移合同及“五联单”的填报与上报等核查工作,督促危废产生单位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实施危废的流转,并现场监督转移情况。此外,加大监察频率,形成危废监管的高压态势,同时采用明察、暗访、联合执法的办法,对未按规定和要求实施的危废产生单位,及时到达现场取证,予以严厉打击,并明确提出整改要求。

原标题:危险废物跨区域监管难题待解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法查看更多>环境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