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从环保先锋到排放大户再到减排明星

2014-10-16 08:42来源:西安日报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烟尘排放电除尘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3月25日,环保部发布第14号《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要求在2014年7月1日前,烟尘排放浓度达到20mg/m3以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达到50mg/m3以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达到100mg/m3以下。此番公告,对承担着西安市城西地区、高新开发区、沣东新区、大兴新区集中供热任务的陕西西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无疑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两难选择—要么实现改造,要么关停。

关停,区域集中供热眼下就戛然止步。

改造,则要在保证发电供热连续生产的同时,插入项目建设。任务交织,时间紧迫,资金紧缺,困难真不是说说而已。

西安热电,这个曾经因环保而生,曾经为连片拔除城西区林立的小烟囱,发挥过不可替代作用的热电联产企业,曾经的区域环境友好新型工业化发展标志,在国家限排公告之后,何去何从,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抉择。

治污减霾在西安的各项工作中,始终排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曾在治污减霾动员大会上说,治污减霾、优化生态环境是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内在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不仅是重大的民生、民心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使西安大气质量取得根本好转。

但是,在治污减霾的道路上,西安的状况并不乐观。作为省会城市,西安人口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扩散条件不利,易产生污染物累积效应。

要改善空气质量,要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西安需要一场突围战。

西安市委、市政府将首场突围战锁定能源结构调整,限制煤炭使用,并使民用燃料由燃煤向燃气转化。这也成为西安治污减霾的重要手段。

在这场突围战中,距离市区最近的燃煤热电联产企业—西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进入视野。作为一个排放大户,到底是关停还是治理?需要决策者的慎重决定。

最终,西安市政府没有搞“一刀切”,而是想尽办法让企业实现改造治理,甩掉排放大户的帽子,成为省内第一家达到特别限排标准的热电企业。

对市政府来说,这只是万千决策中的一项,但对西安热电的千余职工和西郊70余万百姓来说,却是关乎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大事。正如一位环保人员所说,治理大气污染就是让民众生活的环境更好。但空气质量的好转,不能以民众生活退步为代价。

曾经的城市发展为

今天的生态建设留下沉重课题

上世纪70年代,西安市工业重镇格局就已形成,南郊是以电子和航天工业研究生产为主的电子城和航天城;北郊和阎良形成了以飞机生产制造为主的飞机城;东郊成为纺织城,同时以韩森寨工业区为中心形成了以兵器工业为主的兵器工业制造区;西郊则是以化工、钢铁和设备制造为主的重工业区。几乎所有企业,都有自行解决生产生活热源的锅炉房,方圆几十里,大小高低粗细各异的烟囱林立,黑灰黄白各色烟气冲天,这曾是人们引以为自豪的、生机勃勃的工业化景象—烟囱越高大,企业规模越大;产能越大,参加工作的工人也越多。同时,长期生活在西安的人们,还有一幕熟悉的景象,那就是,30年前许多居民区中,家家户户屋外窗前都有个小煤棚,人们每天都能遇到走街串巷卖煤的踏板车,尤其是到了冬天,居民采暖完全靠小煤炉,每户人家一冬天的储煤就达上千斤。那时,行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是古城人民的一种记忆。现在想想,曾经的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为今天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留下了沉重的课题。

为了治理城西区大气环境,还西安历史文化古城碧水蓝天,上世纪80年代末,市政府决定在西郊筹建集中供热项目。西安热电由此诞生。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一种节能环保的能源生产方式,它把发电的“乏汽”用于供热,比纯凝火力发电的热效率大大提高。在城西区建设集中供热项目,是为了替代辖区内分散的小锅炉,为区内提供清洁高效的工业和民用热源。与机组设计配套的电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可达97%,按照当时的设计标准和排放标准,电除尘装置可有效提高城西区的减排水平,大大降低区域内烟尘排放总量。

原标题:从环保先锋到排放大户再到减排明星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烟尘排放查看更多>电除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