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政策正文

发改委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2014-11-05 09:03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生态文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加强队伍建设

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和机构。健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组织机构,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强化归口管理,充分发挥国家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协调联络办公室职能,加强各部门应对气候变化机构和能力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发挥气候变化专家咨询机构作用。

加强学科和研究基地建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学科建设,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与结合,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学科体系。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及战略政策研究基地建设,健全长期研究支撑机制。加强财政资金支持的气候变化科研项目的统筹协调。

健全相关支撑和服务机构。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服务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的功能建设,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鼓励低碳资质管理和培训机构、金融、检测、评级、核查、技术成果转化等专业服务机构发展。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

强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鼓励我国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参与国际研究计划。加强统计核算、新闻宣传、战略与政策专家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具备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实践经验和奉献精神的国际谈判队伍。编制低碳人才体系建设方案,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低碳人才培养、技能认定机制。

第三节 加强教育培训和舆论引导

加强教育培训。将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进学校、进课堂,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工作,提高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媒体从业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和工作能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职业培训,将低碳职业培训纳入国家职业培训体系。

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先进典型及成功经验。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促进公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建立鼓励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激励机制,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创新参与形式。做好“全国低碳日”等宣传活动。完善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发布渠道和制度,增强有关决策透明度。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发挥新型媒体在气候变化宣传中的作用。

加强外宣工作。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家对外宣传重大活动计划,制定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编制外宣材料,以国际化的传播理念和方式,大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十章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一节 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

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原则和基本制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积极建设性参与全球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强化行动目标的谈判,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制度。积极建设性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多边进程。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主渠道地位,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相关多边进程,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加强发展中国家整体团结协调,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加强与发达国家气候变化对话与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反对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名设置贸易壁垒。

承担与发展阶段、应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落实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承担与我国发展阶段、应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节 加强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深化与联合国相关机构、政府间组织、国际行业组织及世行、亚行、全球环境基金等多边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期性、机制性的气候变化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公约下绿色气候基金、适应气候变化委员会、技术执行委员会、气候技术中心和网络等机构建设及业务运营,引进国际资金和先进气候友好技术。

推动与发达国家合作。积极借鉴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气候友好技术和成功经验,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对外合作。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双边合作机制,加强气候变化战略政策对话和交流,开展务实合作。鼓励和引导国内外企业参与双边合作项目。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气候变化查看更多>低碳发展查看更多>生态文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