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评论正文

近零排放 吵吵闹闹一年中

2014-12-25 09:57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徐卫星关键词:超低排放近零排放节能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投入不计代价还是量力而行?

如果不考虑成本,理论上都可以做到真正的“近零排放”。因此,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来评价污染控制技术选择是否正确,是环境经济管理的核心,也是“近零排放”能否大面积实施的关键。

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曾为本报撰文时指出,假设两台600MW机组,在燃用优质煤的条件下(灰分约10%、硫含量约0.8%、挥发份约30%),并采用了低氮燃烧方式,锅炉出口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分别为15g/m3、200mg/m3、300mg/m3,按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在分别达到20mg/m3、50mg/m3、100mg/m3时,每小时脱除量约为65912千克、8580千克、880千克,合计脱除75372千克,对应的脱除效率分别为99.7%、97.5%、66.7%。可见,两台600MW机组,即便是在折算为6%含氧量时,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达到5mg/m3、35mg/m3、50 mg/m3时,排放量每小时可再减少约66千克、66千克、220千克,合计352千克。

“近零排放”比起特别排放限值要求,3项污染物合计可多脱除0.47个百分点。考虑到电厂高架源排放对环境影响要小的特点,多脱除的部分对环境质量改善作用轻微。

再看经济效益。主要用单位污染治理成本与全社会平均污染治理成本的大小来分析。仍以两台60万千瓦机组为例,目前脱除三项污染物的综合环保电价为2.7分/kWh,从不同电厂的测算情况看,实现“近零排放”的环保成本在原有电价的基础上增加1~2分/kWh,则增加的352千克污染物削减增量的成本达到1.2~2.4万元/小时。粗略估算多脱除的污染物平均成本为34~68元/kg,远高于全社会平均治理成本(按制定排污收费标准时测算的全社会平均成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约为1.26元/kg)。

最后看综合效益。主要从环保系统对资源、能源消耗方面和对机组的可靠性影响方面进行分析。“近零排放”增加了更多的环保设备,系统阻力增大,能耗水平提高,设施整体技术可靠性降低。如,脱硫设施需要设计更多层的吸收塔喷淋层甚至需要吸收塔串联或并联,脱硝设施需加装三层催化剂甚至在炉内再加装SNCR,除尘方面必须加装湿式电除尘器等。

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煤质。王志轩认为,低硫、低灰、高热值燃煤是实现“近零排放”的基本前提,而这些条件对于中国目前平均含硫量超过1%、灰分近30%以及含有大量低挥发分的电煤来讲,即使实现特别排放限值都是非常困难的。

煤质指标是锅炉最重要的设计依据,煤种不同,生成污染物的量就非常悬殊。举例来说,褐煤在锅炉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可以低到200毫克/立方米,而平煤可达650毫克/立方米,烟煤为450毫克/立方米。要实现同一排放限值,各煤种所需要的脱硝效率不同,对应的成本也不一样。同样是硫,沿海地区所用电煤都经过了洗选,含硫量在0.5%以下,而在内地包括山西、陕西及云贵川等地,电煤含硫量甚至能达到4%以上,河南小于1%的低硫煤仅占总产量的1/3。发同样多的电,煤质差的污染物排放量会是煤质好的数倍。

市场篇

改造市场可观

根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污染治理设施清单》,对重点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省)火电机组数量、装机规模进行了统计,以上地区进行过脱硫的20万千瓦以上火电装机容量达到2.38亿千瓦,机组数量达到534个。如果将20万千瓦以下的自备电厂等全部统计在内,装机容量达到2.87亿千瓦,机组数量达到2421个。由此分析,以上重点地区的火电机组装机与数量基数大,能够为改造市场带来大量需求。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提供的数据,假设脱硫改造成本在100元/千瓦~150元/千瓦,脱硝改造成本为100元/千瓦~150元/千瓦,除尘改造成本约50元/千瓦~100元/千瓦,东部地区火电改造装机规模1.5亿千瓦~2.3亿千瓦,可简单测算出近零排放的市场空间:脱硫改造需求在100亿元~345亿元之间,脱硝改造需求在100亿元~345亿元之间,除尘改造需求在50亿元~230亿元之间,总计在250亿元~920亿元之间。

延伸阅读:

专题:火电企业该不该追求超低排放?

原标题:近零排放,吵吵闹闹一年中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低排放查看更多>近零排放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