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深度】鏖战利马协议

2014-12-26 08:53来源:财新《新世纪》作者:孔令钰关键词:气候治理气候减排利马协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看没有人反对,这个文件批准了!”话音刚落,会议主席普尔加-比达尔(Manuel Pulgar-Vidal)敲下手中的小锤子。会场掌声四起,谈判代表兴奋得纷纷站了起来。

利马协议来得太突然,就像这一锤响得一样突然。历史会铭记协议达成的这一刻——利马时间12月14日凌晨1点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利马会议延时的第30个小时。

就在两个小时前,所有的参会者都还在担忧利马协议的命运。深夜的会场外,非政府组织观察员们聚拢在一起,高举条幅喊着:“No Justice,No deal(不公平,则无协议)”。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围观者陆续加入呐喊。

人们的担心源自当日上午德班平台(ADP)会议闭幕式。该会议原本应当通过各缔约方谈判一致的利马协议,但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认为草案内容“不平衡”,拒绝接受,会议陷入分裂。

依照惯例,德班平台无法给出的“交代”,升级至缔约方大会来解决,由本届会议主席、秘鲁环境部长普尔加-比达尔与各缔约方重新协商。

近200个参会国代表都明白,利马协议事关重大——为了达到本世纪末将地球温度升高幅度限制在2摄氏度内的人类共同目标,各缔约国必须在2015年年底前达成具有力度的2020年后气候减排协议。2014年的利马协议实际上是2015年最终协议的基础版本。

利马时间12月14日凌晨,最终版本的协议草案在缔约方大会闭幕式上发放给谈判代表、观察员与记者。多数人松了口气——共区原则、损失与损害等最为发展中国家所关切的字眼,重新回到了草案文本当中。

这意味着前日上午激烈反对草案的发展中国家谈判代表们,将有可能接受这份更显平衡的草案。谈判代表们已经连续苦熬了40多个小时,其心力和体力也已近极限。

多位在场观察员认为,虽然较之谈判期间的前三份文本,内容更加弱化,但这份草案文本相对平衡,各缔约方的敏感点也都纳入其中,对于分歧重重的195个缔约方来说,接受该草案文本是当前最现实的做法。

大势已定,于是出现了主席在会议开始时迅速落锤的一幕。

“像印度同事所说,决议不会让所有人满足,但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都以鼓掌的方式接受。”南非代表在随后的发言中称: “有时在最后一刻才看到可能性。”

然而,协议通过,并不意味着矛盾的解决。各国共识达成,相伴的结果之一便是文本细节的进一步弱化。

如何在2015年巴黎会议上制定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文件,并在其中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担责任的区别,成为利马会散后,谈判代表们各自带回国的一份沉甸甸的作业。

最后的分歧

利马时间12月13日上午,德班平台第14次会议暨闭幕式召开。容纳千人的大会议棚中座无虚席,空气闷热。

此时会议已经“拖堂”八个小时。当日凌晨2点,德班平台第三版决议草案出炉。这份精简至五页的草案本应结束会议,却激起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

2011年在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授权德班平台开发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文件。2013年华沙会议选择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建立2020年后气候治理机制,一个新概念被提出——国家自定贡献预案(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INDC),即各国自主提出减排目标,然后通过审议其目标是否满足科学上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各国再根据审议结果,调整自己的INDC。该机制或在巴黎会议上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利马会议被视为巴黎会议的前奏,其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强2020年前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落实,二是需要谈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文件雏形,并且提出2015年INDC的框架。

原标题:鏖战利马协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气候治理查看更多>气候减排查看更多>利马协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