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访谈正文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黄炜:让中国的排放更干净

2015-01-14 10:42来源:瞭望东方周刊作者:齐岳峰关键词:电袋复合除尘电除尘龙净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到1983年黄炜进厂时,“200多人的厂子,产值已有400多万元人民币”。

这并不是他唯一的选择——这个物理专业毕业的年轻人当了两年教师后,舍弃了去政府单位上班的机会,投身于当时刚起步、还没有引起广泛重视的环保行业中。

直到上世纪90年代,虽然人们有了一些环保意识,但绝大多数环保设备仍然只是摆设。

“经济上去了,环境下来了。”黄炜说,即使进入新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60分万岁”。

直到大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天气稍有不好,马上就雾霾”。谈到这些,黄炜身子前倾,有些激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北京市京能石景山热电厂面临极大的压力。

原来的电除尘器效果达不到新的环保要求,工厂负责人四处寻找解决办法。他们听了龙净环保详细的技术介绍,反复论证,决定采用龙净环保的电袋复合除尘技术进行改造。

热电厂领导半开玩笑地告诉黄炜:“我的官帽子挂在你的裤腰带上。”

电袋设备投运后,厂长“帽子没有掉”——原超标的除尘器经过改造实现低排放,且滤袋寿命也大大延长。

由此,“一下在该领域走到世界前沿”的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和产品,引起市场的热烈反响。

黄炜等人当时也觉得,或许新的除尘技术和产业时代来临了。

国产化势在必行

黄炜等人对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的关注始于上世纪90年代,真正实施工业化试验和推广是在2000年之后。

特别是2003年《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将火电厂的烟尘排放标准大幅提高,传统电除尘很难达标,新型的除尘技术——电袋复合除尘的开发和推广迫在眉睫。

新技术开发成功了,推广面临的阻力却很大。当时很多电厂并不在意环保除尘,一听说要用新型除尘设备,甚至拒绝面谈——这东西不能带来效益,反而会让企业花钱,有什么意义?

相当长的时间里,“环保”不是一个受企业欢迎的字眼,很多人认为电袋复合除尘器难有市场。

原标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黄炜:让中国的排放更干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袋复合除尘查看更多>电除尘查看更多>龙净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