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访谈正文

【专访】煤制天然气 不应大规模发展为哪般?

2015-01-20 14:54来源:中国化工报关键词:煤制气煤化工污染物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可是,我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加之天然气供应量增长远滞后于需求量增长,因此,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均将优化能源结构的目光转向了煤制天然气。与此同时,国家对煤制天然气发展的政策也有所变化,虽然仍表现出对环境问题的担忧,但已逐步转向谨慎支持煤制天然气发展。国家有关政策文件中对煤制天然气的提法变为“加快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加大煤制天然气供应”和“推进煤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等。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加大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201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发改委《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若干意见》提出,有序推进煤制气示范项目建设。

环境效益不尽如人意

李俊峰告诉记者,他们以煤制天然气和几种主要的煤制天然气替代常规能源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全生命周期内对在相同产出下的一次能耗、耗水量、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合理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煤制天然气的一次能耗高于被替代技术。”李俊峰表示,以煤制天然气替代一些传统能源的技术,无论是发电、供热锅炉、炊事还是机动车,煤制天然气的全生命周期一次能耗都比被替代技术高,将分别增加20%~110%。其中,煤制天然气替代燃煤发电会增加能耗50%;替代车用燃料(包括汽油和柴油)增加能耗80%;替代燃煤大型锅炉供热和天然气发电为最差的替代选项,能耗均增加110%。

但值得注意的是,煤制天然气全生命周期能耗中有50%以上是在燃料生产(即煤转化为天然气)过程中消耗,与被替代能源技术相比,其终端利用能耗要低得多。引入煤制天然气替代燃煤进行发电、锅炉供热和散烧煤炉以及替代机动车燃油,对于终端消费用户来说,确实是一项相对节能的措施,但对于全局能源消费来说却导致了一次能耗的增长。

“从耗水量看,发展煤制天然气是不合理的。煤制天然气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消耗量较大,生产1000立方米天然气约需要7吨水。” 他强调,与几种被替代技术相比,从全生命周期水耗来看,煤制天然气只有在替代燃煤发电和电磁炉炊事时的水耗基本持平,如果替代散烧煤炉炊事、燃煤锅炉供热和天然气发电,水耗将会变为原先的4~6倍。而且,虽然天然气发电过程的水耗仅为燃煤发电的56%,但煤制天然气生产过程的高水耗使煤制天然气发电的全生命周期水耗与燃煤发电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若直接采用天然气发电,水耗将仅为煤制天然气发电的58%、为煤电的35%。就节水而言,天然气发电优于煤制天然气发电,煤制天然气发电优于煤电。

原标题:煤制天然气,不应大规模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气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污染物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