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环保部新部长背后的现实

2015-02-09 15:11来源:中外对话微信作者:徐楠关键词:陈吉宁环保部环境问题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认为,陈吉宁对产业发展有“统筹”观点。“文对媒体称,在做“水专项”时,陈吉宁一方面给环保部、科技部做工作,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与科研立项。

陈吉宁在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的校友王勇对媒体称:“(陈)参与了很多区域、战略的环境评价,对于中国宏观环境比较了解,不像一般学者钻研于很细的技术。”

作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环保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综合以上思维特质,陈吉宁或许是学者背景的人士中,最适合担当环保将帅的人选之一。

中国首任环保局长、深孚众望的曲格平老先生,对媒体道出一系列正面形容词——“务实、扎实”,“考虑问题实在”,“不讲大话空话”,“科学家的基本态度”,老人说:“我一直很欣赏他。”

如此殷切厚重的勉励,是前辈给陈吉宁未来仕途的真诚礼物,更是对中国环境治理新格局的深切期待。

然而对他来说,挑战无疑巨大。

用《南华早报》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政治素人”,官场的历练经验是一张白纸,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不过三年时间。中国广播网的新闻描述了清华校园里的一幅画面:陈吉宁一只腿跨在自行车上,一只腿站在地上,跟同样跨在自行车上的老师聊天。

而环保部的工作,毕竟不同于学术研究或者政策咨询,而是意味着实实在在的政治博弈、需要平衡复杂的利益格局,与地方政府、其他部委、大型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较之此前的环保工作,必将更为复杂。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经历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潮。

从十八大到2014年12月,有55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落网,平均每月有两名省部级高官受到调查。在盘根错节的巨大政治罗网中,政治版图的重整依然是本届高层的首要关切。

陈吉宁在官场近乎一张白纸的纯净出身,此刻成为他的巨大优势。

从另一个侧面,不难看出今日中国政治任免的两难处境——经历相对单纯的人选在具体的部门中会更为超脱、少受掣肘,但同时也可能欠缺应对复杂局面的经验;久涉官场者,政治经验娴熟,但也必然意味着在政治利益格局中牵涉较深。

十余年来,从高校校长中遴选高官,在中国不乏先例。

典型的例子包括现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1999年他从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变身成为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科技厅厅长,两年后担任武汉市委副书记、武汉市长,又经过一年的副部长历练,于2003年正式担任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

还有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他在2007年由同济大学校长转任科技部部长。

然而包括他们两人在内的“象牙塔”高官,多半任职于文教、科技等相关部门。此次陈吉宁接掌环保部,却是在中国环境状况全面告急的局势之下,可谓临危受命,挑战更大。

延伸阅读:

【专题】:新环保法:翻开环保法史上新篇章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陈吉宁查看更多>环保部查看更多>环境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