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穹顶之下 并非柴静的“私人恩怨”

2015-03-02 09:18来源:中国科技网作者:张盖伦关键词:雾霾穹顶之下柴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月28日,长达103分钟的公益作品《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将“雾霾“这个词,又拽到公众眼前。“雾霾”一词搜索量趋势图曲线,在这天陡然上升。

片子中,离开荧幕一年的前央视记者柴静,穿着一袭白色上衣和旧牛仔裤,做了一场演讲。她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这些科学性极强的问题,用娓娓道来的风格,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公众。

24小时之内,这部对雾霾刨根究底的片子,全网播放量破亿。柴静说,这是她跟雾霾的一场“私人恩怨”。有了女儿之后,她意识到这个脆弱的生命要由她来负责。以一个母亲的立场,加上一名调查记者的素养,有了这部柴静所说的,“计划外的片子”。

但是穹顶之下,不只有柴静一人。

环保组织网站被挤爆

3月1日,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媒体见面会上说,他看完了《穹顶之下》,并发短信对柴静表示了感谢,感谢她唤起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网络发言上。位于北京的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对此有更直观的感受——他们一款手机应用在一拥而入的访问请求面前几乎要崩溃了。

视频里,柴静提到了一个公开企业排污信息的手机应用——污染地图。她告诉大家,看到超标排放废气的企业,可以举报。当天下午,“污染地图”官方微博发文称,由于下载量加大、数据库运行缓慢,该手机应用已经无法正常运行。

网民的热情让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始料未及。从2014年6月上线至柴静调查播出前夕,“污染地图”的下载量在五万左右。但从2月28日起,下载量迎来了“井喷”,光iOS系统下载量就超过20万。马军告诉记者,在“污染地图”“罢工”时,网友给予了这款应用极大的耐心,他们留言说,没关系,我们等。“这也说明公众强烈地希望能做些什么。”

同样刷了一回存在感的是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柴静的调查片中,自然之友贡献了一段动画,告诉公众,面对雾霾,他们能够采取哪些行动,比如少开车,比如看到环境不友好行为拨打投诉电话12369进行举报。

自然之友网站的服务器也没招架住大量涌入的访问请求——它宕机了。网民们想报名成为自然之友的志愿者,由于人数过多,报名链接一度无法打开。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说,片子播出后,他和他的同事收到来自各界的信息,被片子打动的人表示,他们想成为“环保行动派”。

原标题:穹顶之下,并非柴静的“私人恩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