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环境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怎么改?

2015-04-30 15:56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常纪文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监管陈吉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监管工作在机构建设和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环境监管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环境监管工作发展。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指出,要深化环保领域改革。因此,当前急需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推动环境监管工作有序发展。

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横向上,环境监管职能分散,权力与责任不对等,统一监管不足,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体系不健全;在纵向上,上下级的环境保护监督乏力,地方政府缺乏严格监管的动力。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行政监管体制机制,在防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破坏、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统筹不足的现实问题。什么是统一监督管理?统一管理和分工负责有何区别?统一监督是否包括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其他部门履职情况的监督?对于这些问题,法律没有进一步的界定。当前,理论界普遍认为,环境保护包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就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指导、协调和监督自己和其他部门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但这一观点并未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同,其原因在于,部分政府部门担心自己分工负责的职权会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而被架空,更不愿意看到另外一个非监察性质且与自己平级、互不统属的政府部门来监督自己的履职情况。

此外,由于自然资源之间、生态环境与处于其中的自然资源之间具有相互影响性,因而,当有关部门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开发利用等事项发生交互性的职权纠纷和矛盾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协调和监督等职权作用的发挥,常常难以得到其他部门的认同。这不仅影响环境保护行政统筹监管的效率,而且阻碍了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全局工作的开展,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所以,从应然性角度来看,目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作用的实际发挥还相当不够。

尽管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生态补偿等自然资源保护措施,但从整体上看,与生态保护有关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林业环境、农业环境、水环境、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规定仍呈现出修改少、综合性不足的问题,立法结构瘸腿的现象没有得到纠正。基于《环境保护法》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与《水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层级一样,难以起到统帅作用。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此次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虽可以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和实效所用,但对于水利、国土、林业、海洋等部门则难以适用。

可以说,在横向上,环境监管统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且缺乏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环境监管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互相推诿或扯皮现象,难以实现有效的统一监管。尽管在中央层次已经建立了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但这一机制缺乏行使职能的法定途径,且在促进综合决策、加强环保协调方面作用有限。自2014年起,全国100多个市县开始实行环境保护多规合一机制,即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国土资源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合一,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的目的。这一措施的覆盖面还应继续加大。

在纵向上,环境监管体制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有效性不足,即中央对地方的环境监管缺乏有效约束。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各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人事任免和财权都在同级党委和政府手中,上级环境保护部门作为专业指导和监督部门,难以有更大的约束和监督手段。

原标题:环境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怎么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保护查看更多>环境监管查看更多>陈吉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