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从臭气扑鼻到花香满面 浙江仰义的“味道”正悄悄地改变

2015-05-06 17:03来源:温州晚报关键词:工业废水二氧化硫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鹿城制革基地到滨江生态居住区,你很难想象,仰义在环保之路上,究竟走了多远?“山上欧洲,山下非洲”,曾是人们对这个鹿城西部区域的定义:欧洲在山上,山青水秀空气好;非洲在山下,制革基地黑水四溢、空气刺鼻。

近年来,我市启动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仰义围绕“生态宜居街道”建设,以洞桥制革基地为重点,开展了一场环境攻坚战。经过整治,仰义原先占地289亩的洞桥制革基地旧址,已被一幢幢已经结顶的滨江生态居住楼群取代。

仰义的“味道”,终于发生了改变。

过去一闻到臭气就知道浙江仰义到了

饱受诟病的鹿城区制革业原本集中在市区三角城头一带。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作为产业转移和扶贫项目,该区的制革企业全部搬迁至仰义洞桥制革基地,实行集中生产加工。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鹿城西部先后形成了洞桥、十里、前京等5个制革基地,成为全区最集中的皮革生产基地。

这五个制革基地总占地面积680余亩,固定资产15亿元,在2004年制革业严管区整治前,共拥有制革企业300多家,鞣革转鼓2400多只,大小锅炉187台,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加工毛牛皮800万张,牛二层灰皮交易量15万吨,生产绒皮、移膜革、沙发革、箱包革、鞋革1.2亿平方尺,总产值达13.5亿元。

然而,这些GDP的增长,在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近年来鹿城区制革业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占该区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90%以上,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占全区工业二氧化硫总量的40%以上,且有逐年攀升的趋势。

多年来,坊间流传着这一句玩笑话,“在330国道一路行驶,只要一闻到臭气,就知道仰义到了”。制革基地一度给群众带来收入提高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好处,但是产生的高污染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仰义的生态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近几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大,昔日经济落后生产基地所在地的乡镇已发展成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近郊区,重污染的皮革基地存在与鹿城西部作为都市“后花园”的定位不相符,改造提升整治迫在眉睫。

出路启动“四个当年”改造速度

为从根本上解决制革污染问题,鹿城区于2007年成立制革基地改建办公室,着手研究产业调整、整体规划等方案,于2008年2月6日起强制关停了制革基地的生产。

“作为影响生态环境的‘毒瘤’,我们向制革业‘开刀’”。仰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狄登云告诉记者,根据全省“811”环境污染整治和市重点区域行业环境整治要求,鹿城区提出“退二进三”产业提升方案,启动洞桥制革基地改建工作,关停四大制革基地,并建设以居住功能为主的滨江生态居住区。

2012年4月13日,仰义街道召开全街道参与制革改建工作人员动员大会,确定2012年6月30日为拆迁并列第一截止日。为使群众感受到旧片区在拆、新房在建、环境在改善的变化,仰义街道在拆的同时着手项目建设审批工作,其仰新路、B-5地块、B-9一期地块完成审批,于2012年12月28日进场施工,实现了当年制定征收政策、当年启动房屋征收、当年进行项目审批、当年进场施工的“四个当年”的改造速度。

如今制革基地“变身”绿色居住区

据仰义环保所所长谢文挺介绍,经过几年来的整治,仰义关停了所有在册制革企业,并对非法制革作坊采取高压打击态势。制革类的投诉率从2013年的160多起,降至目前的零起。每年直排瓯江的工业废水,减少了1000多万吨,重金属镉的年排放量下降了95%。

原标题:从臭气扑鼻到花香满面 仰义的“味道”正悄悄地改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工业废水查看更多>二氧化硫查看更多>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