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京津冀规划调整三地定位 环保作为重点领域将率先取得突破

2015-05-07 14:14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闫海超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京津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境约束性为发展打好基础

“规划”指出,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不难看出,“规划”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通过寻求发展来解决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可以预期,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政策松绑及由此带来的巨量资金流均不成问题。据财政部此前估算,三地协同发展仅在未来6年内,就可能撬动42万亿元的投资。

届时,如何为环保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解决环境发展资金瓶颈,将成为三地协同发展推进的关键环节。

此外,“规划”也明确指出,将通过环境的约束性为发展打下基础。如通过产业转移、加大投入、生态补偿等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令京津冀区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层级。

能否顺利实现产业转移决定着一体化的成败。哪些产业要迁出去?以什么方式转出去?转出去的过程谁来主导?这些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答案。

首先,产业转移绝不应该是污染转移。应该转移那些符合三地定位的、能够既有利于三地转型,又有利于当地产业协同发展的企业,并在转移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而不仅仅是把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转出北京。

产业转移,谁说了算?毫无疑问,这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布局。不过,由于产业转移最终由一个个企业的搬迁来实现,除了政府搭台之外,必须由企业自主对接。

例如,今年以来,河北、天津展开了针对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市场的商户争夺战,最终还是由先前的政府规划转向遵循市场规律。

对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赵继敏认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应该做的是创造政策环境,引导产业转移,降低区域交易、沟通成本,让资本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地区,产业链在区域内根据资源禀赋自由配置。

生态补偿,在三地的发展实践中已有先例。2014年7月,河北省与北京市签署《共同加快张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协议》,从2014年~2017年,北京以每亩投资1000元的标准,对官厅、密云两大水库上游的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实施40万亩生态水源林建设项目,以改善区域整体生态环境及两大水库的水质水量。

但生态建设投资大、见效慢,解决三地协同发展,仅靠地区本身的生态补偿还远远不够。当前,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京津冀三地政府,除了从自身加大投入力度之外,正在积极争取推进中央纵向补偿与京津冀横向补偿。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潮洪指出,天津市政府和河北省政府曾协商提出,希望建立一个由中央财政、天津、河北各出一定的资金成立的引滦生态保护基金,主要由河北省用于引滦水源地的保护。

原标题:京津冀规划调整三地定位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大气污染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