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京津冀规划调整三地定位 环保作为重点领域将率先取得突破

2015-05-07 14:14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闫海超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京津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这既是三地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三地今后主要合作的方面。

接下来,如何通过寻求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又将如何通过环境的约束性为发展打好基础,将成为三地必须直面的问题。

那么,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三地首先要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是什么?解决之道在哪里?加大投入、产业转移、生态补偿等领域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大气治理是焦点

北京、天津、河北属同一气候带,生态环境能否得以提升,空气质量的优劣成为主要衡量因素,也是三地环境污染治理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4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上也特别强调,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早在2014年年初,在协同治污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就携手向雾霾宣战。但至今,京津冀区域仍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4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占据了8位,环境形势堪忧。

那么,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三地联合治气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今年1月,民建中央和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组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调研组,先后赴京津冀三地进行调研,并发现不少问题:燃煤、机动车排放和高能耗工业项目是三地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

能源结构不合理,燃煤多、清洁能源少,特别是天然气少,是三地大气污染防治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保定市1100万人口中有800多万农村人口冬季靠散煤取暖,煤烟没有通过净化处理就直接排放,成为这一区域冬季重要污染源。

从我国能源储备与使用条件看,“多煤少气”的能源结构很难短期内改变。这时,提高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水平成为当下三地必须解决的问题。

“防在源头,重在产业。”河北省副省长秦博勇指出,产业结构偏“重”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他建议国家大力支持京津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机动车排放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另一个主要污染源,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建议,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对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大城市,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最大限度减少城市人流、车流和物流在城市间的长距离转移;另一方面应大幅度提高“职住比”,即就业与居住的比例,防止同一功能组团过度扩大化和过度同质化。

4月1日,环境保护部发布9个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源解析结果:机动车、燃煤和扬尘排在京津冀三地污染源的前列。这意味着,2015年,京津冀三地必须开始采取更具针对性措施精准治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展。

原标题:京津冀规划调整三地定位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大气污染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