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生态修复 绿满长三角

2015-05-21 08:58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王梦敏 颜维琦关键词:污染场地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近日采访获悉,在完成历时两年多、投资1亿元的工程后,原江苏常州常化厂地块已经变身为商品房小区。这一地块的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程,是当时国内体量最大的,也是第一个实施土壤和地下水同步修复的工程。

近年来,从“三废治理”到环境建设、生态修复,长三角地区先行探索、积极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污染地块变身商品房小区等生态修复的例子不胜枚举。

上海崇明已成为“天然氧吧”。吴健摄

上海

步行500米 遇见一片绿

苏州河是吴淞江流经上海的一段,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1988年8月,上海市政府开始整治苏州河黑臭脏乱的河道。如今,傍晚走在河边,常常看到装备齐全的“钓客”,据说运气好的时候能钓上几十斤鲫鱼。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沈发说,苏州河的整治经历了从单纯的“污染源治理”到“环境治理”,再到“生态修复”的转型。“十二五”期间,上海河道水环境治理已经从“消除黑臭、改善水质”转变为“稳定水质、修复生态”。

2000年以来,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环境保护和建设综合协调推进机制,滚动实施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约3200亿元。15年来,上海环保投入占同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左右。

走在上海市中心,无论往哪个方向走500米,一定会和成片的绿色相遇。黄沈发告诉记者,上海2000年以后开始“规划建绿”,散落在城市中心各个角落的绿地,有效减轻了“绿岛效应”。

江苏

创新空间管控 守牢生态红线

江苏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美景如画,花香怡人。这里原是贾汪区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地。贾汪曾是百年矿区,最高峰时有255处煤矿。近年来,将占全区耕地面积1/3的采煤塌陷地创建成景区,推动“黑色贾汪”向“绿色贾汪”转型,成为当地政府的自觉选择。

近年来,江苏创新生态空间管控,守牢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成果显著。南京编制《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提出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在高淳区802平方公里土地上,70%被划为生态涵养区,不允许开发工业,30%的开发区拒绝一切有污染的企业。在无锡,5年来相继关停并转移太湖周边千余家化工厂、建材厂等高污染企业。仅宜兴一个县级市,5年累计关停并转移化工企业500多家、琉璃瓦企业300多家。

“划定生态红线让江苏生态保护有了‘自留地’,政府监管多了‘防火墙’,开发建设戴上了‘紧箍咒’,生态空间管控也使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有的放矢。”江苏省环保厅自然处处长戢启宏说。

浙江

“五水共治” 催生新兴产业

在浙江,“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洪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吹响了大规模治水的号角,水环境的整体改善让百姓拍手称快。

在因湖得名的湖州,滨湖大道贯通南太湖沿岸,沿湖散步,秀美景色一览无遗。“以前这里只有大片的荒滩、芦苇,可见不着这么好的景致。”对数年前遍布南太湖的养殖围网和“连家船”以及工业污染产生的异味,市民张建萍记忆深刻。

为了治理南太湖,湖州市建成了浙江首个藻水分离站,还与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太湖水下生物修复工程,通过人工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寻求恢复太湖自我修复功能的途径。关停太湖沿岸工业涉污企业,引导“连家船”的船民上岸定居,建设10公里的消浪桩和挡藻围隔工程,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厂,南太湖的综合治理扎实推进。

原标题:生态修复 绿满长三角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染场地查看更多>生态修复查看更多>污水处理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