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智造”让上海工业更环保更高效

2015-06-16 17:30来源:联合时报作者:刘子烨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三五”期间,上海制造业还将面临“四大要素”制约。

一是工业用地资源减量化的瓶颈制约。如今,上海建设用地约占全市陆域面积45%,其中工业用地占比28%,是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3—10倍。在“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上海需要在建设用地“零增长”的状态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难以为工业用地提供新的大规模支持。

二是工业投资增长放缓。本市工业实际投资规模已呈下降趋势,政府主导的开发投资模式面临重大挑战。

三是环境容量和能源资源约束。上海对能源的需求总量仍在不断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首位,能源约束趋于紧张的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四是创新创业人才、新兴高技能产业人才紧缺。上海既缺乏一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也缺少从事高技能工作的“高级蓝领”,新兴制造业更面临“招工难”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制造业的升级。

将“智造”作为科创中心主攻方向之一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瓶颈,推动上海制造业向高端发展,与环保相协调?市经信委提出如下思考:

首先要加快“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经济发展,以创新激活制造业的存量资源。目前,在国内智能制造领域,上海处于价值链相对高端的位置,并且产业链比较完善、创新链协调较强、资源链相对集聚,应充分发挥这些基础优势,并对照《中国制造2025》这一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将智能制造作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主攻方向,推动智能制造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脊梁骨”。在政策支持上,政府要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方式:设立产业创新基金,用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金、金融资本、风投机构向初创期创新企业投资,助其发展。

在各种新兴制造业中,新能源汽车广受关注。6月8日,市交通委宣布,《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上海新建小区需留一成车位装充电桩。这些都体现了政府对这一新兴产业的重视和扶持。在市政协委员陈宁、刘艳看来,国家层面已明确以纯电驱动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国际国内汽车制造商纷纷摩拳擦掌、雄心勃勃地投入到这场博弈之中,同时,电器零部件、基础设施、电力供应及移动服务商等也积极参与到电动汽车的生产方阵中,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形成。上海作为一个拥有国际、国内一流水准科研队伍和生产设施的汽车制造基地,理应走在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前沿,使电动汽车研发成为上海汽车制造业升级换代的突破口。

他们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改进给予扶持,并推动其进入市场。政府要以身作则,带头使用电动汽车,以实际行动支持这一“智造”产业的发展,带动百姓消费。

电动汽车的案例,彰显了“自主创新”在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市政协委员潘跃进提出,上海曾是我国传统制造业的领军者,但许多曾经享誉天下的品牌现已销声匿迹,说明“转型不易、升级更难”。上海若要步入“智造”行列,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则是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经济形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可以提升制造业在研发设计、测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的附加值水平,不断推动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上海的实验室经济形态还很稚嫩,存在动力不足、模式不活、效率不高、规模不强等发展瓶颈,潘跃进建议上海充分发挥区位、经济、人才、文化、环境等诸多优势,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科教机构为依托、各类实验室经济为平台,全面整合创新资源,汇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文化,进一步做大做强实验室经济,加快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

不少委员提出,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要运用制度、政策、法律、市场机制及资金扶持等综合手段,加快制造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于技术落后、工艺落后、经济效益差、能源消耗利用水平低、产能落后及过剩、城市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单位工业用地效率低的行业企业,进行逐步调整淘汰。对于本市产业调整重点区域,如桃浦地区、吴淞地区、高桥地区、吴泾地区等,均要推进专项调整。在政策配套上,可探索研究“原有产权企业优先参与土地二次开发”等机制,并将企业产能规模、腾出土地面积等指标作为扶持资金的补贴标准。

原标题:“智造”让上海工业更环保更高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环境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