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环境管理思路变化助推环保产业

2015-06-17 08:41来源:法治周末作者:汲东野关键词:环保产业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产业政策激励提供市场契机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节能减排确实可以倒逼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目前环境形势严峻,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另外,环保产业的发展可拉动GDP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对推动经济转型的意义深远。

赵英民认为,市场手段是国际上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可持续的办法。他表示,环保部将推动完善资源性产品定价,逐步将环境成本足额纳入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制定资源性产品价格,准确反映资源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破坏成本。同时推进税收政策绿色化,强化金融资本市场绿色规制,健全绿色贸易机制,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从全国各地的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来看,2015年国内环保产业总产值将大大超出这一数字。

2012年以前,虽然环保产业的市场潜力相当巨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效益不明显,资本流向环保市场十分困难。再加上环保投资具有数额大、周期长、高风险等特点,相应的激励政策一直不到位,因此,国内环保产业的资本市场不温不火。

2012年以后,节能环保产业就被寄予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甚至是支柱产业的期望。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明确了最近3年的发展目标,在大气治理领域、水处理领域、固废领域、资源循环利用领域都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意见》中明确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为未来促进投资和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也于近日表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环境保护大有可为的战略决胜期,中国政府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融合,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目标。

王中炯认为,正是在国家这样政策背景下,大部分地方政府都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落实“十二五”环境规划,对于环保企业来说,可做的环保项目挺多的。

不仅如此,王中炯还观察到:“近两年,在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环境指标和安全指标,基本已经取代了GDP指标,成为最主要的两种考核指标。”

“之前,因为地方配套资金跟不上,很多环保项目无法实施。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推出PPP模式(公私合营模式),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环境治理。PPP模式对于环保产业的驱动很有效,让企业可做的项目数量大大增多了。”王中炯补充说。

长城证券研报中显示,“我们认为在政府购买力和污染企业盈利水平都下降的大背景下,PPP模式以及污染第三方治理有望为环保产业发展打开新的空间,使原有非市场化的大量优质环保项目会释放出来,做大环保市场的蛋糕。”

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表示,在国际上,工业减排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即排污企业以合同的形式通过付费将产生的污染交由专业化环保公司治理。

文一波认为,一方面排污企业由于采用专业化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达标排放率;一方面政府执法部门由于监管对象集中可控而降低了执法成本;还刺激了环保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可谓一举三得。

威立雅水务中国区副总裁、环境商会常务副会长黄晓军表示,近年来,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已在我国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领域得到试行,取得显著成效。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也尝试着采用此种模式以降低污染治理成本。

文一波认为,随着产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推广,我国环保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式也在不断地延伸和转变。比如,企业从工程设备转向投资运营等环境业务,从单一产业链环节转向横向、纵向的全产业链,从注重项目拓展转向注重企业并购。

机遇与挑战共存

低碳环保学者臧弘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对于环保企业来说,机遇到来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

“不要一哄而上与揠苗助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任何一个产业都要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根据产业的市场需求来决定整个生产的供应量,否则追求快速发展会造成产能过剩,还可能会造成产业伤害。”

环保产业亦是如此。

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认为,个体企业,应把长板做长,别急于把短板补齐。环保企业未来发展有两项“本分”:一是在政策指向的治理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商业模式、盈利机制;二是优秀企业要为规范市场、引导市场发挥作用。

臧弘印认为,环保企业仍需注意自身是否具备充足的环保专业知识,是否了解节能环保产业,掌握低碳环保领域的发展规律。此外,对于环保企业自身来讲,雄厚的资本,对政策的把握,核心技术的研发,人才的积累也非常重要。

作为一家创业型环保企业的董事长,王中炯认为,在目前充满机遇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做的还是“要努力壮大自己,提高企业的技术平台、资本实力、丰富人才资源,主要还是从内部提升自己”。

然而,亦有分析认为环保产业部分行业将面临外部压力。

国金证券分析师张帅在研究报告《环保设备行业系列报告之大气环保治理》中认为,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目前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压力,整体行业传统业务空间萎缩,企业普遍负债率较高,行业整体估值较高。

环保产业中的大气治理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冶金等高污染行业,业务类型以烟尘脱硫脱硝、除尘为主,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报告认为,主要由于火电,钢铁,水泥行业已装机组的改造已近尾声,未来市场主要驱动力是新增的产能,所以,过去大气环保治理行业传统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其市场空间将在接下来2到3年间面临萎缩。

“我们预计在未来行业进入整合期时,业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资金链风险将持续增加。而资本市场的热度一旦衰退,将对寻求融资的企业构成进一步的压力。”报告中写到。

原标题:环境管理思路变化助推环保产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