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政策正文

《天津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2015-2020)》

2015-06-29 10:25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海水淡化海水资源天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技术装备研发能力强,创新优势明显

拥有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从事海水淡化研究、应用与装备制造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承担了一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开展了自主知识产权中空纤维膜、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蒸汽热压缩技术、海水水处理药剂等研发。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方面优势突出,技术成果应用于多个示范工程,部分成果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三)各项配套日趋完整,具备形成产业链的基础

海水预处理、材料部件生产、装备制造、工程建设以及产业服务等方面发展逐步完善,产业链上中下游比较齐全,初步具备了形成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基础条件。北疆电厂首创“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五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正在完善,淡化水按比例进入滨海新区市政供水管网,成为国内首个向社会供水的海水淡化项目。塘沽、汉沽两大盐场的大宗初级化工产品,基本实现了就地消化,产能、技术水平等处于沿海省市优势地位。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膜工业协会液体分离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国家和地方研究、检测机构,整体水平先进,服务企业能力增强。

(四)基础条件良好,发展前景广阔

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工业门类齐全,交通便利,拥有一大批工业大中型企业和产业工人,具备为海水淡化产业提供重要支撑的潜力和各项保障条件。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工业等八大优势产业,大造船、大乙烯等一批项目建成或正在建设,为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与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支持发展的机遇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海洋局等相继出台的促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及规划,为我市海水淡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并正式批复实施《天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将我市正式纳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五个试点地区之一。《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天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将海水综合利用业列入6条核心产业链之一。这些都为天津发展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

京津冀为全国重点缺水地区,年均供水量27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39立方米。且地下水超采严重,年均超采68亿立方米,已引发地下漏斗等问题。北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特大城市之一,水资源短缺成为重要制约瓶颈,利用淡化海水为北京供水已成为保障首都供水安全的战略选择之一。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后,区域资源配置显著增强,天津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城市,在天津扩大海水淡化产业规模、为首都北京供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该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3.本市工业用水需求扩大的机遇

天津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城市之一,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6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尽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天津长期发展依然面临着水资源紧张问题。从产业结构看,天津工业有较大比重,热电、冶金、石化等行业用水量多,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天津的用水量进一步加大。结合企业沿海分布特点,加大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鼓励以海水淡化水替代淡水作为工业主要水源,是解决工业新增用水和保障生活用水的根本途径。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水淡化查看更多>海水资源查看更多>天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