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北京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存在的死结

2015-07-01 16:45来源:水工业市场杂志微信关键词: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超长的污水管道

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农村生活污水建设项目投资指南》中规定,污水收集管道与处理设施的投资控制在2.5∶1.0的范围之内。而实际情况是丰台区和房山区的人均农村生活污水管道长度分别是北京市城八区的8.8倍和13.4倍;单位水量长度分别是城八区的125倍和近300倍。

低水量长管道的“集中处理”模式,一是不但浪费了大量资金,可能由于违反通常的设计规范而导致难以正常运行的后果(如流速过慢、管道泥沙淤积);二是超长污水管道因渗漏而出现“没有污水”的后果;三是这样长距离而分散的87个村的管道维修管理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不惜成本追求高水质,不论规模推行MBR

在农村,不论规模大小,不论地点条件和实际需要,广泛地不惜工本地追求高水质指标的再生水处理工艺,值得反思。

据国家环保局2013年颁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项目投资指南》中的6种集中处理工艺,无论造价还是运行费用MBR技术均为最高的一种。在有关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的文献中,随处可见的是广泛采用多种类型和不同规模MBR工艺的宣传报道,包括地面式和地埋式、动力式和太阳能无动力式,规模最大的密云中水设施日处理规模8万m3,最小的日处理能力只有5m3,有关利用“生态技术”的报道则很少。

房山区建成的101座农村污水处理厂中,仅地埋式无动力太阳能MBR技术的装置达16座。一个日处理能力为10m3的地埋式MBR设施,投资约20万元,房山区两个村每个村日处理污水能力5m3,均采用了这种地埋式MBR技术,由于水量小,其单位造价更高。

小结

“有钱建设、无钱运行”是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存在的死结。北京市的农村污水工程技术脱离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导致普遍闲置的后果,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路线缺乏有效的科学评估和监督而盲目投资,导致“天价”污水设施普遍闲置的困境。“天价”而复杂的污水设施,如果没有政府的后续资金投入是难以为继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铜烂铁”。

按“技术不是一种力量,只能是能量的转换器”、“末端技术救不了我们的环境”的生态经济学原则,采用这种高级处理技术,可能出现“净化了水去污染了土壤和空气”的恶性循环。同时,在中国的农村地区,这种高成本的末端处理技术取得的成效,可能会被农村更大的面源污染所抵消。

20世纪70年代美国村镇污水处理技术路线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污水就地生态技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农村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一些地区也已经采用。北京市远郊区县可以利用一些沙荒地,发展污水就地处理系统,这样既处理了污水,又可以打造成一片绿地,是实实在在的生态建设。就地生态技术或是解决农村污水的根本出路。

延伸阅读:

为何北京市“天价”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普遍闲置?

原标题:有钱建设,无钱运行——北京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存在的死结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农村污水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