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评论正文

临沂强力治污引争议 经济下行 环保被迫放松?

2015-07-12 09:39来源:华夏时报作者:马维辉关键词:PM2.5环境整治临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环保法》实施半年之际,环境治理进入了攻坚阶段。

6月末,一场关于临沂治污的争论不期而至,反对的人批评它导致全市6万人失业;支持者则肯定它“敢于动真格”,并让临沂的环境空气质量取得明显改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告诉记者,不光是临沂,其他一些省市近期也向中央反映,因为治理污染极大地影响了GDP的增长,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环保“摇摆”的现象。

但环保部门似乎并不打算退让。7月3日,环保部开展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执法工作创新”大讨论,部长陈吉宁表示,要“保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政治定力,排除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道路上的干扰和阻碍”。

临沂治污争议

6月末,关于临沂治污的报道甚嚣尘上。有媒体称,山东临沂因为被环保部约谈,突击对全市57家污染大户实施紧急停产整顿,导致6万人失业。

今年1月,新《环保法》实施,临沂成为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专项督查的第一站。全程参与督查的华东督查中心环保督查人员刘奇表示,2月5日-8日,他们检查了15家企业,其中有6家存在偷排、漏排和不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的情况,环保“三同时”手续完备的只有7家,安装了废气在线监测设施的只有8家,但没有一家通过有效性审核。

2月25日,受环保部委托,华东督查中心约谈了临沂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污行动展开了。约谈后第5天,临沂突击对全市57家污染大户紧急停产整顿,截至3月10,57家企业停产全部落实到位。

暴风骤雨式的治污行动,招致了一些企业的抱怨。有企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停产时窑炉里还有两千多吨玻璃水尚未出货,但依然被强制关停降温。如此一来,光是修理窑炉就需要4-5个月,费用接近一个亿。

同时,停产导致了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而57家停产整治企业中,36家有银行授信,授信余额高达165.25亿元,还对外提供担保192.02亿元。再加上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如果数百亿债务集中到期,有可能导致地区性金融风险。为此,临沂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金融领导小组,以解决停产带来的债务危机。

另外,停产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当地一位副县长算账称,57家停产企业加上400多家限期整改的企业的税收总量占全市工业税收的40%,约为100亿元。

而对于“治污行动导致6万人失业”的说法,临沂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凌绫表示,这个数字没有具体的统计,不过治理环境确实使得部分企业的职工牺牲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目前,部分企业已经达到整改要求开始复工,所谓的“失业人数”也在慢慢减少。

截至7月1日,57家企业中已有31家企业完成整改,其中10家企业正式生产,21家开始试生产,其余26家仍在停产整改。

环保博弈

在常纪文看来,临沂只是诸多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其他省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他说,最近一些省市提出,因为化解产能过剩和治理大气污染,大大影响了GDP的增长。对此,中央很重视,有关部门多次开会讨论原因和对策,包括统计失业率等。

“6月以来,新《环保法》实施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宽松。”常纪文表示,有的地方又开始了招商引资工作,一度停滞的房地产行业也“适度放开”了。而房地产上游的钢铁、水泥等行业,正是污染排放的大户。

原标题:临沂强力治污引争议 经济下行,环保被迫放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