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访谈正文

李俊奇:海绵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

2015-07-17 16:26来源:半月谈网作者:何晏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系统生态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半月谈记者: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调动市民的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来?

李俊奇:通过宣传与交流,老百姓一般还是很支持的,比如很多人愿意在小区或者自家的楼下,准备一个雨水罐,把雨水都存起来,让雨水少点排走。建筑房屋大概占城市下垫面的30%左右。如果家家户户都这么做,对于减少径流排放的效果就会很明显。

关键是引导。包括建设和完善关于雨水排放的奖励和补贴机制,雨水减排的激励机制。北京就曾经对开发商提出了,如果建立雨水利用设施,就会减免防洪费。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征收雨水排放费的法律法规,这都会对市民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除了这些,普通市民可以做的事情也不少。比如现在不少地方的路边小餐馆,就直接把泔水往下水道倾倒,这些餐厨泔水进入下水道后都排到河里去了,对水体造成污染。每一位市民,都应该认真对待这些问题。

再比如,如果管道沉积物多了,雨水口就应该清掏。包括地面上的垃圾,因为垃圾管理不好的话,下起雨来,就会随着雨水排进河道。所以,市民不要乱扔垃圾。

良好的水环境,不是说仅仅靠排水公司、靠河湖管理处的治理和管理就能实现,这跟每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

半月谈记者:为了激励地方进行海绵城市试点,今年4月,南宁、镇江等16个城市入选2015年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结合试点工作,您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意见、建议?

李俊奇:海绵城市的建设,必然会拉动经济增长,从本行业的规划、设计、施工、软件模型开发,到带动其附属产业的产品制造,材料的更新和日常的运营维护等,能够促进多产业共同发展。国家的投资,加上地方上的配套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参与,甚至有人预计未来海绵城市的建设规模可达万亿。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要科学规划和实施。海绵城市是百年大计。

我想首先应该尊重科学。海绵城市的建设不能一刀切,过分地夸大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作用,或者过分地贬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作用,这些都是不对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能够起到减少径流总量、减少径流污染、美化环境,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遇到大暴雨,若没有管渠系统的快速排放,城市还是会面临内涝的问题,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要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和灰色雨水设施有机结合在一起。

我们还要做好攻坚克难的准备。海绵城市的建设光有政府的决心还不行,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在雨水系统改造过程中,可以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道路铺装改造、绿化景观提升等项目共同完成雨水系统改造。

我还想强调一下因地制宜的实施。我国地域辽阔,水文地质、水资源、水环境等情况差别巨大。比如南方的一些地区土质是黏土,雨水下渗率很低,下凹式绿地的设计跟其他土壤渗透性强的地方就有差别,需要在地下铺设收集管,及时将过量雨水导出。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连片效应,不连成片,就很难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若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小区、每一条道路,每一个公园,都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来规划和实施,就会积少成多,效果会更好。

原标题:李俊奇:海绵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排水系统查看更多>生态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