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依法治理土壤污染迫在眉睫

2015-07-22 10:22来源:中国建设报作者:尹卫国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共同主办的“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高层论坛日前在京举行。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透露,“全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已编制完成报国务院,待审批通过。

去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气十条”、“水十条”,随着“土十条”蓄势待发,这标志着我国三大污染,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有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防治规划。

据专家分析,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最为活跃的圈层,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生存环境,也是人类衣食父母。科学研究数据显示,人类消耗的80%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及大部分纤维都直接来源于土壤。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存在四大软肋:一是相对于水污染、大气污染,人们对土壤污染及防治比较陌生。二是对土壤污染的调查不够细致,2014年4月17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告》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就是说有近1/6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专家认为这是一个粗线条的“家底”。另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的研究调查,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每年受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可见耕地污染在整个土壤污染中属于“重灾区”。三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累积性,属“复合型”、叠加型污染,治理难度甚过水污染、大气污染。四是土壤污染防治存在法律缺位。我国有《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唯独土壤环境保护缺乏专门法律,此乃保护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悉,目前我国土壤污染仍在持续加重,环境保护部计划用六七年时间遏制住土壤污染继续恶化的趋势。在笔者看来,这个时间表太长,六七年后才能终结土壤污染的增量,全面治理与修复要等到何时呢?治理土壤污染迫在眉睫,时不我待,需加快防治步伐。

首先,要尽快制订、颁布、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法》或《土壤环境保护法》,将治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因为土壤污染具有特殊性,现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难于完全适用或全盘照搬,需要出台专门、专业的法律,加以规范治理。

其次,要彻底摸清全国土壤污染家底,全面会诊土壤污染的现状,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尽快实施土壤治理修复,遏制污染增量,逐步减少污染存量。

最后,要科学治污,防治结合。环境专家认为,土壤污染是“并发症”,主要特征是镉、汞、铅、砷等超标所致,如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是农田污染的根源;汽车尾气、工厂排污、酸雨等是城市土地污染的祸首。修复被污染的土壤,需要国土、地质、环境、水利等部门通力合作为大地“排毒”,消除污染源、斩断污染链,让土壤毒素逐渐降解;同时要结合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一同治理。但重点在预防,譬如治理农田污染,就必须控制和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力建设生态农业,降低或杜绝农田污染导致粮食污染继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

原标题:依法治理土壤污染迫在眉睫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大气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