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中国环保产业能否华丽转身?

2015-08-21 08:39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关键词:环保产业污水处理环保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保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习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曾经说:我们在发展上,不能用别人的昨天打造我们的明天,要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创新、创新、再创新。在稳增长、促发展、转结构的大形势下,传统环保产业很难沿着传统的模式继续发展,必须有创新的发展模式和思维理念。

1、要有互联网思维,构建大产业大平台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互联网思维。近二三十年的工业革命是“互联网+”的革命,这是跨界经营的力量,模式为王的时代。在环保产业中,最先提到互联网思维的是固废行业。我国的固废行业发展很慢,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美国的固废行业在1980 年 ~2000 年二十年间得到迅速发展,生活垃圾处理率从11.4% 提高到43.1%。我国真正做到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率仅为 17%,正处于美国 1990 年前后水平。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固废处理产值已占到环保行业总产值 2/3。在互联网思维下,一些环保公司开始了全新的业务模式尝试,如桑德公司通过环卫控制整个垃圾收运环节,实现了垃圾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高度整合。通过这一战略性布局,实现环卫与下游业务协同合作,并创新出更多的利润增长点。利用垃圾收运网络,掌握了清扫、运输和终端处理一体化的超级渠道。

2、技术理念与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唯一推动力,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等。2014 年初,专家委员会提出建设面向未来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实现中国水处理事业的跨越发展,这便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勇于承担推动历史发展的责任,实践创新的思维理念。因此,概念厂的提出与世界发展趋势不谋而合。概念厂中明确的突破性进展是:重新审视污水厂,变负资产为正资产。无论工艺和标准发展到多么先进,污水处理厂都只能是负资产。但是如果可以将之变成公园、湿地、文化景观、设施农业,提供热能、土地、清水、营养物,污水处理厂在景观、生态、经济上都会变成正资产。地下污水厂的建设,也是污水处理事业的一大创新。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和对环境要求的提高,特别是针对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大城市来说,在某些特定地区开始建设地下污水处理厂,除了节约了用地,地下污水厂还有两个优点,噪音和臭味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地下污水处理厂的模式目前在广州、深圳、贵阳等地已有成功范例,北京在建设稻香湖项目同时,也启动了槐房、北苑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3、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实行走出去战略随着中国环保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环保领域,外资、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格局正在发展变化,中国环保企业也开始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环保市场的远征。中国环保产业要想成为支柱产业并取得长效发展,必须提升国际竞争力,实行走出去战略。继 2009 年桑德签下沙特 5.6 亿元水处理合同,开启国内水务企业走上国际首次尝试之后,中国的一些大型环保企业与国外开展了多次有效地技术交流和商务合作,如北控与马来西亚污水处理的合作。新加坡樟宜第二新生水厂的公开招标吸引了来自新加坡国内和国际上的 7 家水务企业来投标。北控水务国际作为BEWGI-UEN 联合体的牵头人为 DBOO 项目的最优中标人,占有 80% 的股权等。由此可以看出,国外企业单向走进中国的格局将发生改变,中国环保企业也开始全球征程。

4、立足国产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市场。以发电行业为例,我国第一个亿的装机容量使用了100 年。自1996 年起,我国装机总量位居世界第二。2013 年装机总量达到世界第一12.47 亿千瓦的水平,连续九年每年达到一亿的装机容量,每年都有一亿的脱硫市场。污泥行业也是如此。污泥处理使用国外进口设备一般投资在 50 万元 /t 污泥(80%)左右,运行费用很难低于 300 元 / t 污泥 (80%),但如果使用自主创新技术则可以使得总投资在 20 万元 /t 污泥(80%) 左右,运行费用达到 300 元/t 污泥(80%) 以下。以喷雾-干化技术为例,在绍兴的 600t/d 和 360t/d 的 BOT 项目,收费约为 120 元 /t 污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参与的萧山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焚烧工程,从 07 年的 60t/d 到 2013 年的 1200t/d,只使用 5 年左右时间就实现了规模化。具有原创性和集成创新性, 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技术降低了投资与成本,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目前我国所有在建和已建的污泥焚烧将近 4000 t/d,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工业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怎么来利用才是重点问题。

综上所述得出如下结论:从战略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环保产业已经初现端倪。环保产业发展市场空间巨大,前景光明。新时代下,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理念创新等。最后,中国环保产业需要走出国门,全球化发展才能取得长效发展。

我们相信,环保产业真正实现从战略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的华丽转身指日可待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环保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