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中国环保产业能否华丽转身?

2015-08-21 08:39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关键词:环保产业污水处理环保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5年4月15日,《人民日报》以“9 张图告诉你中国经济到底还行不行”为题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其一是互联网产业,其二便是节能环保产业。金融危机之后,国家提出了战略新兴产业的概念;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列在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2013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到 2015 年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那么,环保产业作为国家所倚重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能否实现从战略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的华丽转身?

延伸阅读:

【重磅】2015中国环保市场发展新常态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环保产业形态已初现端倪

什么是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什么是支柱产业?一个产业在一个国家产生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5% 以上,才被称为支柱产业。并且支柱产业往往有以下几点特征:规模、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集中以及在市场占有、出口、就业、技术成熟、需求、效益、增长性等方面也有鲜明的特征。在过去10年里,环保产业无论从产值、从业人数、企业数等方面都呈现出了非常快速的增长,尤其是产值更是以数量级速度增长。但是从长远来看,环境友好产业将会成为新的着力点,是环保产业的外延,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环保产业的综合性特征,GDP不是绝对的指标。

从体量上:环保产业有望达到支柱产业标准从优先发展产业的地位到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再到提出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伴随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环保产业的定义范畴也在不断扩大。从最早在1990年对环保产业的定义: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等活动的总称,到 2004 年第一次环保产业普查时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并且扩大到了包括涉及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友好的技术与产品、节能技术、生态设计及与环境相关的服务等。2012 年明确提出了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三部分,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总报告中,节能环保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我国对环保领域的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领域的投资总需求达到 3.4 万亿元,较《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投资需求总额增了一倍以上。

从2004与2011年两次全国范围内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看,环保相关产业从业单位数从2004年的11623个上升到了2011年的23820个,年均增长速度达,10.8%;环保产业相关从业人数从2004 年的159.5万上升到2011年的319.5万,年均增长速度达10.4%;环保产业收入总额从2004年的4572.1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 30752.5 亿元,年均增幅达31.3%。 总体来看,从 2004年到2011年,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及环保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数都增加了一倍,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收入总额(亿元)增加了将近七倍。这表明了我国环保产业体量正在急剧增长。

“气十条”、“水十条”、“土壤十条”被誉为环境问题治理的三大战役,一系列新政策为传统环保产业催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会。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中国“十三五”规划环境与发展国际咨询会上指出,“十三五”是环保负重前行期和大有作为关键期。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指出,每年中央政府的大口径财政预算是环境保护,大概在两千亿元左右,有人估计需要投入十几万亿元甚至二十万亿才能基本解决“十三五”的环保任务。据此可以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的年产值不会低于 4 万亿。而纺织产业作为现有的支柱产业,一年的投资总额在 3.3 万亿左右。因此,从体量上看,环保产业有望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

产业引领:环保产业在某些区域已经成为主导产业1环保产业在某些特定区域得以率先实现和优化发展环保产业污染形势成为发展的瓶颈与约束性指标,使得环保优化发展在某些特定的城市和区域得以率先实现;在局部经济发达和环境敏感地区,环保产业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首先,环保产业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在未来五年“气十条”的实施过程中,北京市需要投入一万亿进行大气环境治理,依此推算,京津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将达十万亿计,全国投入总计保守估计也要二十万亿,这其中并没有统计相关产业的带动。早在 1999 年北京的大气治理就喊出了口号:决不让污染的大气进入新世纪。1999 年至 2012 年,北京一直进行了十六个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雾霾出现后,北京市又提出了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五环内工业厂区全部搬迁,包括首钢搬迁;带动和完成了城市能源结构调整,2000 年,煤炭所占比重高达 58%,至 2015 年预计可以降到16%;带动了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老旧机动车淘汰,推行国五标准、新能源汽车、清洁汽车等。由此可以看出,环保产业在某些特定区域已经成为了限制性和主导性产业。

2、环保产业将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催生新的产业其次,环保产业发展将带动城市发展的布局和生产生活方式调整。2013 年,我国天然气整体的进口再生产是 1700 亿。据分析指出,到 2030 年, 中国国内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 4000 亿立方米。其中生物天然气将达到 500 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量增长的三个刚性需求:首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地区的大气污染的治理必须依靠能源结构的调整,京津冀预计天然气需求会达到500 亿立方米。第二,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居民日常燃气使用的需求会达到10立方米。第三,城镇化进程中,燃气需求是巨大的,进而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此前提出,发展生物质燃气产业是促进克霾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是发展清洁能源缓解化石能源短缺、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更是实施清洁能源支撑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战略、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2015年生物天然气产量将达到 220 亿 立方米。全国城市污水排放 300 亿, 收费不足 1 元 / 吨,运行费不过 300 亿 / 年,投资 2000 亿;生物天然气 500 亿 / 年,价值超过 1500 亿运行费用,投资超过 2000 亿。因此,数据表明生物天然气的市场将远远超出城市污水市场。

行业引领:环保产业可以带动一系列综合领域调整城市中的传统思路是清污、治污、截污、保水,将逐步扩展为景观、经济、生态、文化一体,扩大城市内涵,实现综合调控。单一治理模式解决不了环境问题,必然衍生一些新的模式,在此背景下,环境医院等新的环境治理模式应运而生。

习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习主席的 16 字方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先是山水林田湖,再是水的综合治理,其体量带动了生态修复、土地升值等一系列综合领域的调整。

以水为例,城市污水被普遍认为已经达到饱和,但实际上市场潜力非常大。 这主要在于治理模式的转变,从企业源头处理、传统污水处理厂、三河三湖治理的末端治理要走向区域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文明方向的治理。

全国各地围绕综合调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贵阳市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便是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和修复理念的集中体现。南明河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一期投入 42.8 亿元,二期将增加 40 多亿,沿河打造了河滨公园、筑城广场等七个文化景观,将会形成公园彩都、筑城广场等六个功能分区。浙江提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一手抓的“五水共治”,以期达到一石多鸟的目的,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化环境更惠及民生。上海市打造全球城市提出六水理念: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

因此,环保产业要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附属行业成为牵引性的龙头产业,才能够真正成为支柱产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环保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