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张亚平:发展土壤科学 为生态环境保护做贡献

2015-08-24 08:50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关键词:土壤污染治理污染场地生态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球变化与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密切,土壤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全球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大气碳库的2倍、全球植被碳库的3倍;大气中的甲烷和氧化亚氮的一半以上来自土壤过程,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影响降雨、温度和养分沉降等过程,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如何协调土壤资源利用与全球变化,是当今我国土壤科学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思考

一、指导思想

以“节约资源、保护优先、综合治理、改善质量、安全利用”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的出发点。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融“预防-管控-修复-监管”为一体的土壤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着力点。以保护国家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和国民健康,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全面建设为落脚点。

二、工作原则

统筹土壤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建设;统筹农田土壤环境保护与农业安全生产;统筹饮用水水源地土壤保护与生态安全建设;统筹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人居环境健康保障。坚持土壤保护优先,节约开发利用;坚持严格源头预防,实施综合治理;坚持土壤分区分类保护,优化生态空间。强化土壤科技发展体系,建立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社会公众参与的土壤保护体系。

三、发展目标

积极推进土壤科技创新,建立土壤污染控制修复技术应用体系,建立全国土壤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土壤环境保护法制、体制和机制,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逐步健全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保障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净土洁食安居的目标。

四、战略重点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及安全利用:制定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研制高效修复制剂及修复设备,构建污染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集成技术模式,建设一批国家级综合治理示范区;

土壤生态功能修复与安全保障:建立我国主要生态脆弱区土壤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开展土壤生态功能综合提升的技术示范与推广;

土壤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与信息平台:开发多尺度土壤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技术、安全识别和风险控制技术;建立国家土壤档案、生态环境监测平台与预警体系;建设多位一体的土壤生态环境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张院长表示,面对复杂的土壤安全问题,土壤科学的快速发展,将在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原标题:张亚平:发展土壤科学 为生态环境保护做贡献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治理查看更多>污染场地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