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访谈正文

【访谈】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怎么当?

2015-09-14 15:36来源:新华网作者:曹滢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生态补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许南垣: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许南垣 图片来源:云南省社科联

保山旅游产业发展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面临如何解决十二五收好官和十三五开好篇,如何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更好更快地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更好更快地写好 “温润保山˙美玉神汤”保山梦的新篇章的重大问题。

为此,抢抓云南省建设“旅游强省”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全力打造温泉之都、珠宝之都、休闲之都三张旅游名片,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就必须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对保山旅游业“十三五”及中长期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十二五”期间,保山市接待旅游者总数从2011年的700万人次,增长至2014年的1101.51万人次,增长57.36%;旅游业总收入从30亿元增长至87.83亿元,增长192.77%。2014年全市旅游收入占GDP的 17.53%,占三产的46.89% ;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8.23%,占三产的22.03%。预计2015年,全市接待旅游者总数达到12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6亿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传统景区日趋老化,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不足,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发展还在形成过程中,观光旅游产品占主导的格局还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二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且不均衡。除腾冲外,其他县(区)发展旅游的意识还不够强,积极性还不够高,旅游发展的氛围还不浓,繁荣兴旺的景象尚未显现。旅游行政管理面临“小马拉大车”的窘境,旅游市场联动执法和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三是“通道”不通,交通 “瓶颈”问题突出。主要景区交通连接条件仍然较差,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旅游通达条件仍很薄弱;四是旅游开发投入建设滞后。未能形成健全的旅游产品体系和大旅游格局。

原标题:[新华访谈]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怎么当?——以生态保护重地云南保山为例专家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查看更多>生态文明查看更多>生态补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