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报道正文

【心声】基层环保为什么瞻前顾后?--一位基层环保局长的心声

2015-09-18 15:56来源:新环境微信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基层环保工作得到明显加强,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监管手段进一步增加,社会舆论环境更加有利。同时,基层环境保护工作也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 环境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想快快不起来

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良好环境的期待更加迫切,希望尽快改变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有些地方因此提出了短时间内明显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显然操之过急,很难实现。

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多年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总体恶化的局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究其原因,既有发展的问题,也有生产力水平低、科技含量低的问题,还有公众环保意识不强、企业管理粗放等原因。

目标实现不了,有些人认为是环保部门不努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几十年积累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我们不可能把污染企业全关了,而只能是边治理、边发展,争取环境质量早日明显好转。治理需要多长时间呢?专家比较一致的判断,是15~20年。我们必须向公众说明环境实际情况,不能藏着掖着。环境突出问题是什么,怎样治理,分几个步骤,要列出计划、清单,长计划、短安排,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

与雾霾相比,水、土壤污染后治理修复难度更大。这要求我们统筹考虑民生、发展、稳定与健康可持续之间的关系。应该摸清底数,定措施、明责任、加压力。同时,必须解决基层环保人员不足、能力不强等问题。治污工作要到位,问题一个个解决,解决一个巩固一个。

环境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治理效果也未必马上显现,对环境问题必须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并且广泛宣传,形成社会共识。

二、牛鼻子是地方政府,想牵没太牵得住

环境保护是国策。当年,计划生育工作压力大,但是责任在党委、政府身上,主要不在计生委。环保工作也一样,责任落实到党委、政府才是牵住了牛鼻子,才能真正见效,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党委、政府要做到真管,要一盘棋、一个调、一个声。正如治理大气污染,河北治山西不治,山西治山东不治,效果会大打折扣。环保工作,党委、政府不能缺位,目标要明确,责任需担当。只有形成合力、一股绳、一股劲才能把环境治理好。

目前环境保护的责任追究,常常是环保部门或政府分管领导,对地方党政领导的追责力度不够大。公开约谈肯定不如处理负责人。我觉得,还没太能牵得住环境保护责任的牛鼻子。

治理的责任要环保人扛着,环保的“柴米油盐茶”要自己操持,不少基层环保部门人员工资还是自收自支,甚至可以说,环保部门依靠排污企业存活。管理责任分不清,治理怎么能到位?

有一个好消息,中办、国办前不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希望这份重要文件能够得到全面落实。

三、环保部门不是条线管理,想听上级的没法全听

不少基层环保工作人员反映,环保工作有基层负重上级负轻的感觉,有人抱怨上级把压力都传导到基层了,基层有点被压弯了腰。

环保部门是政府组成部门,在线上要接受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可是上级环保部门不管人、不管钱、不管物、不管事,管这些的是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很难跳出地方政府只听命上级环保部门。所以,对于上级环保部门下达的任务,基层环保部门往往执行程度不同,有可能会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有的地方给环保部门下达的治理任务和目标脱离实际,配发的问责办法过于严厉。对于基层环保人员,上级的要求和规定应该“跳一跳摸得着”,如果怎么跳也摸不着,很可能就不跳了,不干了。

原标题:基层环保,为什么瞻前顾后? ——一位基层环保局长的心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查看更多>环境质量查看更多>环境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