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PPP模式优越之处和负面效应分析

2015-09-30 13:52来源:辽宁财科所关键词:PPPPPP项目PPP模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特许经营可能引发的扭曲和不公。一般经营是法人权利,但特许经营是政府赋予,从而政府就有对其发号施令的倾向,在政府取向与企业取向矛盾的情况下,随意动用行政手段的发号施令就容易扭曲企业行为。而且,当政府作为强势一方与企业争利时,企业只能就范,从而引发对企业的不公,比如政府强行收回盈利的公私合作项目。反过来,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也可能滥用政府赋予的公共资源谋取利润,形成对社会公众的不公,比如特许经营企业利用政府公信力低成本融资却挪用经营开发一般商业项目。

3.反垄断与规模经济间的冲突。公私合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公共领域引入竞争,解决垄断带来的弊病,然而基础设施具有规模化和网络化特点,一旦建成一般不需要再建第二家或第三家,否则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便,也会给企业带来规模不经济,造成亏损。也就是说,基础设施是自然垄断行业,如果一定要通过公私合作引入完全竞争机制,在现实中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4.私人合作方的预期导致短期行为。在基础设施行业的公私合作中,为了尽快收回成本并更多获利,合作中的私人伙伴可能会降低基础设施的质量水平,超负荷运转并减少维护保养,或是搭车收费,变相涨价。而政府只是代理公众管理基础设施,并非基础设施的真正所有者,产权不明晰与产权人的虚拟化会导致无人真正关心基础设施的安全,导致公共资源流失与公众福利受损。

5.官员自利导致合作变异。公私合作为城镇化找到了有效途径,但同时也为官商合谋自利提供了借口。一是某些官员与企业沆瀣一气,借公益之名征地而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结果损害了农民利益,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将公私合作变成了个人谋利。二是一些官员为升迁而热衷于与企业合作建设中央商务区、会展博览中心、步行街、大草坪、大广场、宽马路、主题公园、高尔夫球场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漠视公用设施、保障房和环保等民生问题,导致“伪城镇化”,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增加了财政风险。

原标题:PPP模式优越之处和负面效应分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