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报道正文

福建厦门最大的垃圾处理中心改造升级 施“膜法”封住臭气变燃气

2015-10-14 08:34来源:台海网作者:陈思亲关键词:垃圾处理固废生活垃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报记者昨日从市市政园林局获悉,厦门最大的垃圾处理中心,翔安东部固废中心于近日完成全密闭升级,并且同步回收处理垃圾渗滤液和臭气,变废为宝。

据悉,东部固废中心今后将扩建焚烧量,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将扩建至4000吨。

超强密闭 2000多吨垃圾每天全封闭填埋

近3000吨垃圾,每天从岛内外汇集而来,位于翔安的东部固废中心,异味最远可飘5公里。此前,附近的村民没少因此遭罪,怨声不断。

不过,经过全密闭工艺改造后,5公里的臭味开始慢慢消除。“全市每天4000多吨垃圾,有2300多吨进入东部固废中心填埋,600吨焚烧。”据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垃圾大多暴露在外,气体也随处挥发。改造后,垃圾全部采用HDPE膜包裹起来,空隙全部焊接密闭,只留1000平方米区域作业,臭气也在膜内封存。

“HDPE膜为高密度聚乙烯膜,对热、酸和腐蚀有较强的耐久性,且厚实封闭性强,可以很好地锁住垃圾和臭气。”市政园林局负责人介绍,填埋场目前已填埋垃圾600万立方米。导报记者昨日在现场体验,和以前的浓臭相比,采用膜封闭后,即使身处填埋场旁边,也只有轻微异味。

新型工艺 垃圾臭气地下变身天然气

被封存的臭气,去了哪里?

导报记者注意到,广阔的垃圾场中央,分布着一个个圆柱形的长铁管连接膜布。“那是拉拔管,可以将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和臭气导入地下。”据市政园林局负责人介绍,在垃圾场下方,还分布着集气井,将导入臭气收集,再通过地下管道,输送至附近的气体收集处理站。

随后,臭气经过脱硫、脱碳等一系列工艺后,就可转化为清洁的天然气。目前,填埋场每天产生1万立方米臭气,经过加工处理后可炼制5000立方米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已开始向外供给。

据气体收集站负责人介绍,预计下个月,处理站管道将接入华润燃气天然气管网使用,预计今年底,处理量可增至3万立方米,而待集气井铺设完毕后,每天可将6万立方米臭气,转换为3万立方米天然气。

水源利用 垃圾渗滤液变为可再生水资源

臭气变废为宝,最脏最难处理的渗滤液,也将全身改良。“渗滤液通过拉拔管收集后,通过管网汇入附近的渗滤液处理站。”据市政园林局负责人介绍,处理站将渗滤液初步处理为污水,再输送至翔安污水厂进行二次处理后,就可作为灌溉等二次利用。而在以前,渗滤液全部直排入附近的山沟。

目前,处理站一期已建成投用,二期预计明年投用,届时,每天可处理1600吨渗滤液。另外,为减少雨水转化为渗滤液,处理站的调节池等也进行了密闭处理,排水管网还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

揭秘

垃圾填埋场塞满了怎么办?

厦门的生活垃圾在不断增多,再大的填埋场也有被塞满的一天。

根据设计,位于山谷中的东部固废中心垃圾填埋场,占地40万平方米,垃圾填埋总容量达20006立方米。按照厦门现有的垃圾量,填埋场原本的设计寿命是30年,最高可以填高135米。

不过,据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目前全市的垃圾增量情况,预计10余年,这个填埋场将被塞满。对此,厦门的出路是,将垃圾填埋变焚烧。“全市4000多吨垃圾,每天有1000多吨用于焚烧。”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固废中心接下来将扩建1200吨的焚烧量,同时,海沧焚烧厂也将进行二期1200吨扩建,两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未来,厦门生活垃圾的总焚烧量将扩容至每天4000吨,届时,全市垃圾处理也将以焚烧为主。

原标题:厦门最大的垃圾处理中心改造升级 施“膜法”封住臭气变燃气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固废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