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换一个角度看环保估值:不容忽视的自我实现逻辑

2015-10-14 09:36来源:长江环保作者:童飞 张韦华关键词:环保公司垃圾焚烧环保估值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表:水务行业公司PE估值

表:水务行业公司PB估值

这个估值溢价构成我们自我实现逻辑的关键。打个比方,比如一家水务公司合理估值也许在1x PB,但是当前资本市场给了他2x PB,这样公司可以用换股的方式,以大约1x PB出头的方式吸收另外一家公司,吸收进来后仍然享受2x PB的估值,相当于股东将享受被并购公司估值从1xPB到2x PB的收益。举一个稍微极端的例子,比如一家水务公司的净资产是20亿,合理估值同样是20亿,但是资本市场却给了40亿的市值,这时候公司以换股的方式,以账面价值20亿并购了一家公司,并购后公司净资产变为40亿,市值本来是60亿,但是重估后变成80亿,相当于股东获利30%。如果持续这一过程,最原始的股东每次都将获利30%,即使最后股指溢价消失,即估值下降50%,重复多次这样的过程也是有利可图的,比如我们发现(1+30%)^3*50%依然还有1.09。

这种估值溢价在环保行业更加明显,而且通过估值溢价完成自我实现似乎告诉资本市场存在即合理的这个逻辑。除了二级市场整体的溢价之外,环保行业行业作为新兴产业还享受了新兴产业的溢价(这里就不详细举例环保行业估值了)。我们假设一家小市值的环保公司目前是40亿市值,估值是5x PB,50x PE,相当于净资产是8个亿,净利润是8000万,如果融资10个亿,则市值到50亿,净资产到18亿,市净率迅速降到不到3x PB,如果不是融资10个亿,而是融资20个亿,市净率就迅速回到2x PB,那么再市值管理,重复这样的过程,就能实现一个估值溢价带动的自我实现过程。这跟上面讲的模型相似,当然必然有估值下降的那一刻,但是作为原始的投资者,前面赚得足够多,那么估值下降的压力还是可以承受的。如果一开始公司就融了那20亿把估值摊到2x PB,进入了一个合理的估值,倒过来思考之前5x PB、50x PE的估值其实有其合理性,这样就实现了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并且教育了资本市场存在即合理这个逻辑。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估值溢价给了上市公司自我实现的机会,每一次并购或者定增都是把高估值转换成公司资产的过程,战略上讲就是利用高估值做大做实资产,而对于小市值的公司这种自我实现的弹性会更大,所以这也是我们愿意推荐某些高PE低市值环保公司的核心(我们也会考虑股价的驱动因素)。另外,要进入这种自我实现模式还有关键一点,就是大股东持股比率一定要高,因为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大股东不断被摊薄的过程,只有大股东能够承受住被摊薄的压力,才有动力去实现这个过程。

那这种自我实现的过程大约什么时候是一个终点呢?这里我们仅仅是一个猜测。我们认为大概率是行业进入成长中后期,第一是资本市场意识到行业的天花板而不愿意给行业内公司估值溢价,第二是对于公司而言,这个时候在手的现金或者刚通过获取的现金已经能够支撑行业到达天花板这段时间的资本开支,也没有特别强烈的融资诉求了。那么这个时候可能是以估值明显下跌来导致这个自我实现的循环被破坏。

我们很喜欢把这个过程比作风险投资的ABC轮,环保公司不断融资然后拿项目放业绩做高股价,使得每一轮进入的投资者(定增)都比前一轮的价格高,直到最后一轮,可能是上市,这个时候行业可能已经趋进成熟,在最后一轮把钱给公司的投资者,将可能是真正的风险承担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公司查看更多>垃圾焚烧查看更多>环保估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