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人物正文

【环境人】朱旭峰:一个对环保又爱又恨的人

2015-10-14 09:53来源:E20环境平台关键词:环保产业宜兴环科园朱旭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宜兴在3-5年之内,会有20家左右有国际化视野、运作规范、有独到技术、与资本市场良好对接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他们将引领宜兴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朱旭峰

E20环境平台:作为推动宜兴环保产业转型发展的策划者和引领者,您如何进入环保行业的?

朱旭峰:我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学的是农业,毕业后在宜兴农科所工作了很短的时间,就到了农业局管理机关办的企业,搞的是工业,后来到乡镇做领导还是做的工业;再后到宜兴的三个园区工作,先是宜兴化学工业园,然后是宜兴经济开发区做主任干了5年,2011年调入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以下简称“环科园”)当主任,开始从事环保。

E20环境平台:做工业园区与环保产业园区有何不同?

朱旭峰:做工业园区的时候,我觉得是在做一个产业。2011年2月,到环科园以后,我感觉不一样,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做一个产业,而是在做一个事业,环保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们到国外参观,感觉国外对环境的保护,在民众心中都是神圣的东西,是不可侵犯的。随着了解研究之后,发现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特别多,感觉到环科园作为全国唯一的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我们没有尽到责任。一方面觉得责任重大,另一方面觉得中国有那么多环境问题,也让我忧心和扼腕,不小心就陷进去研究起来了。

E20环境平台:从经济开发区到环科园工作,碰到哪些困难?

朱旭峰:最大的困难是宜兴的上上下下对环科园一直是给予厚望,但是领导和老百姓对环科园的工作不甚满意。到环科园来了以后,我发现业界很多专家和企业看不起宜兴环保产业,他们评价宜兴是低质环保设备的集聚地;包括国家部委的很多领导都也避讳谈宜兴,他们觉得环科园做为国家唯一的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与身份不符;从园区内部来说,大部分人对环保产业的思想理念和认识一直是比较模糊的,专业园区不专业,和外面专家院士交流都没有共同的语言,更没有认同感。环科园的规格虽然很高,换了多任领导都呆不住,谁也不愿意来,认为环科园是分倒霉的地方,环科园成为是历届市委书记的“隐痛”。就是在这背景下,我被调到了环科园。

E20环境平台:为什么选中了你?

朱旭峰:可能是因为我做了开发区多年的缘故,相对熟悉园区吧。另外我之前曾在环科园挂职副主任做过一年。

E20环境平台:我们知道,您上任不久就提出了要将宜兴从“环保之乡”变为“环保之都”,并端出了一整套高瞻远瞩的战略举措,让外界刮目相看,这些先进的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朱旭峰:首先,我做产业得益于我的农口专业,农业里的基因理论就是讲遗传育种,从有性繁殖到无性繁殖,从一颗种子发育成一棵大树,最后形成一片优良品种的森林。做农业强调的是生态,工业是产业,产业也有生态。你深入下去会发现产业的生态与农业的生态整个体系是一样的。我在开发区当主任的时候,把光伏产业做了出来,就是从一颗优秀的种子做起,然后做成小苗,然后嫁接到央企。引进了一批央企,形成了很大的产业规模。

第二,我对中国环保产业和宜兴的环保产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2010年之前,中国当时的环保产业是个伪产业,原创的不如模仿和仿制的,有技术的不如没有技术的,产品质量好价格贵的不如低质低价,确实是“劣币驱良币”。2011年中国提出了以节能环保为首的战略新型产业布局,我判断中国政府对环保产业会越来越重视,这个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规范。

第三,宜兴环科园是中国唯一的环保产业高新技术园区,他有“贵族血统”,在这个平台上,没有第二个环保产业园区能跟他比,他可以和国内外所有的大学合作,国外环保机构还是认宜兴的。我2005年在环科园兼任过副主任。我当时管项目,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去了很多国家比如日本、韩国还有欧洲,看到了国外先进的环保企业和技术,在接触的过程中,我感觉国际上的组织很高看我们,他们认为我们代表中国唯一一个环保科技园区,所以很多交流都是部长级别的。那时我就开始对环保产业开始思考,环保产业是以技术和人才为核心要素的而宜兴的品牌和贵族血统是可以对接国内国外的高端要素,环保产业应该建产业体系,将技术研发、设计、检测、创新等平台要素集中起来推动产业发展。

基于以上的思考,通过和国内一些顶级的专家深入探讨后,提出了宜兴的环保产业要“瞄准世界一流,打响中国唯一”。宜兴环科园将定位于“环保资源整合者、新兴产业集聚者、生态经济创意者、低碳新城引领者”,宜兴的环保产业要坚持“优二进三、高举高打、先行先试、和谐发展”的原则,发展以“环保高端装备及系统集成产业、节能低碳产品的先进制造业、以研发和创意为代表的生产服务业、总部经济产业”,实现宜兴的环保产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设备制造发展,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E20环境平台:您刚才讲,您是用选种育种理论在宜兴经济开发区获得成功的,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朱旭峰:刚开始做经济开发区的时候,也很痛苦,全国的招商引资都是同质化竞争。如何让优秀企业和产业资源在宜兴这个小地方聚集,我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径,就是通过人才高地,构建技术高地,打造产业高地。我当时讲做产业很难也很容易,找到张艺谋就可以打造电影产业,张艺谋来了,很多知名的明星也会来。机缘巧合,结识了光电产业的领军人才张宏勇,他是上海市领导从日本引进回来的,单个人的发明专利就有1011个,是日本富士通的技术总监。回国后在上海合作的不是很好,我和他一见如故,他要做一个光电子产业园,我就帮他在宜兴量身定做了,由于他来了,就有一批中科院的包括日本的大的专家也来了。央企也来了,包括宝钢、国电、东方电器等。

在开发区的探索就是通过人才来发展产业,但环保与光电产业又不一样,虽然我认识很多环保界的院士。光伏这个产业比较硬,有专家来了后面就有资本跟着,但是这边好像是环保产业和资本的投入不太一样。环保产业还是要厚积薄发,要到一定的节点时期,才可能发力,我认为现在节点时期已经到来。

E20环境平台:按照农业理论和经济开发区的经验为环科园制定园区的发展规划后,您当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朱旭峰:第一件事就是要在园区构建一个环保产业专业促进体系,提高园区的专业化水平,这就要在人上下功夫。环科园由于长期以来在宜兴遭到质疑,是宜兴市委市政府的隐痛。环科园在宜兴的地位不高,很多人才不愿意来,园区内部的行政建设体系很差,园区的专业度基本没有,渐渐的就造成了没有人愿意干事情的局面。

老的体系不支持,我就选择了科技局作为对外的窗口,以科技局为核心,为外部的专家、企业家和科研机构服务,用外部激活内部。当时我请到国内知名的环保企业家许国栋以及他带领的团队,发挥哈工大马放老师带领的专业团队以及南大的研究院等专业团队的作用,科技局来为这些专业人士做一些服务。这样逐渐形成了园区比较专业的产业促进体系,后来环保部、科技部看到发生的变化,开始下达一些任务让我们来完成,慢慢地信任并支持我们来做事情,宜兴环科园的影响力也相对提高了。从产业促进体系专业团队的打造,慢慢取得相关部委的认可,重新挽回名誉,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很痛苦的过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宜兴环科园查看更多>朱旭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