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技术正文

【模式】关于矿井综合防尘治理的管理创新

2015-10-14 10:51来源:能源与节能官网作者:宋瑞军关键词:除尘粉尘治理防尘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1.3 综合防尘措施分级治理责任分配

队组为第一责任人,落实三级综合防尘治理的具体实施人,并逐级完善;采区为管理单位,按分级治理的要求进行督查,逐级三定整改情况;通风为考核单位,全面考核三级综合防尘治理过程存在的问题。见图1。

图1 综合防尘分级治理责任分配

2.1.4 综合防尘效果预想

以综采工作面为例进行效果预想(见图2)。

图2 综采工作面综合防尘预想效果图

Ⅰ级治理要求为在距工作面3 m开始联合布置孔长30 m~100 m,间距3 m的上向、下向钻孔并进行注水,注水压力不小于3 Mpa,注水时间不小于24 h;采煤机内外喷雾正常。

Ⅱ级治理要求为每10道支架间安设喷雾一道,喷头数量不少于3个,与煤壁成60°角安设。第一道水幕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口向里10 m~15 m范围内;第二道水幕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安全出口以外30 m范围内,第三道水幕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安全出口以外30 m范围内,第四道水幕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口上风侧10 m~15 m范围内。在第三道水幕下风侧安设捕尘网一道。

Ⅲ级治理要求运煤转载点都必须安装喷雾洒水降尘装置,喷头数不得少于2个,悬挂在

转载点的前上部600 mm处,迎风流方向45°,喷雾直接对准落煤点,同时在喷雾前转载点上方设置金属捕尘网2道。

防尘效果表现为降尘率的高低,按式(1)计算:

C=(G下-G上)—(G′下-G′上)/(G下-G上),(1)

式(1)中,C为降尘率,%;

G下为开采未预湿煤体时,尘源下风侧风流中的煤尘浓度,mg/m3;

G上为开采未预湿煤体时,尘源上风侧风流中的煤尘浓度,mg/m3;

G′下为开采预湿煤体时,尘源下风测风流中的煤尘浓度,mg/m3;

G′上为开采预湿煤体时,尘源上风测风流中的煤尘浓度,mg/m3。

C=(100-20)-(30-20)/(100-20)=0.875=87.5%。

原标题:关于矿井综合防尘治理的管理创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除尘查看更多>粉尘治理查看更多>防尘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