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组图】雾霾上演“再秸难逃”:为何总也烧不完?

2015-10-20 15:49来源:科通社关键词:监测数据卫星监测秸秆焚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化”利用能消纳50%

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对秸秆的综合治理与应用是大势所趋,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这“五化”利用依然是秸秆的主要利用途径。秸秆与煤炭不同,较为松散,不适宜长距离运输。“根据现有的数据来看,如果秸秆的运输距离超过30公里,其物流成本就迅速增加,经济效益就会受到影响。所以,秸秆最好就地利用。”孟海波说。

孟海波说,从目前已有的技术角度来说,秸秆转化成能源产品的难度不大,技术也比较成熟,比如做成生物质成型燃料代替煤炭,或者做沼气等,而排放方面也可以通过技术来控制颗粒物。但这些年来,秸秆火点没有“完全扑灭”,也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的重要原因就是政策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另外,配套政策不完善以及执行不连续性等也是原因,也所以没有形成能与煤炭等化石能源相当的商业体系。同时,国家补贴至针对消纳者,而对生产秸秆的农户和最终的消费者没有补贴。

生物能源可以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发展,一项成熟的新兴产业不仅能让秸秆变废为宝,同时也加快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最关键的是,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但是,一项新型产业的兴起、稳定和持续,是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的,仅仅有扶持还不够。“对于国家来说,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新农村建设中秸秆必须用起来,靠管是远远不够的,疏堵结合才能标本兼治。”孟海波说。

综合来说,秸秆通过“五化”利用能消纳50%,其余方式能消纳30%,每年还有20%的秸秆是完全被遗弃的。去年全国使用了42亿吨标煤,8亿吨秸秆如果全转化为煤炭等于四亿吨标煤,贡献份额占10%,虽然不大,但却十分必要。政府依靠投资驱动带来很多厂和示范工程,但是用户没有享受到利好,他们的评判标准只有价格,所以,投资性补贴对建设有意义,但是对经营没什么意义。

国外如何处理秸秆?

秸秆的处理问题是顽固的,与两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二是中国农业的种植模式。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秸秆的问题就得到了合理的处理,不仅没有造成污染,还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者。

在德国,秸秆的综合利用已经产业化,并且形成了闭合的产业链,政府的扶持和补贴鼓励了企业对秸秆的消纳。例如,在德国建设秸秆沼气工程,利用沼气发电,政府不仅会出资建设工程,给绿色发电企业补贴,还会补贴给用沼气电力的用户,例如,如果某个家庭的用电有30%是来源于秸秆作为原料的发电站,就会享受一定的电价折扣。因此,从生产方到中间流通者到用户,原本与煤炭或天然气相比没有竞争优势的绿色能源产业就有了竞争力,自然杜绝了秸秆焚烧,也就减少了污染。

在美国,农业几乎已经实现了农场式全机械化作业,秸秆还田也是秸秆的一大消纳方式之一。

2010年,李桂英及其课题组去美国进行生物能源项目考察,他们到了一处农场主家,两万亩作物只有三四个人管理,全机械化耕耘。这位农场主表示,如果国家要收购他的秸秆,除了收购的费用还需要另外支付补贴,因为秸秆还田省去了他一部分肥料支出,作物具备了完整的循环模式,如果要打破这个模式,国家需要付出相应的弥补。

当然,在国内也有许多成功的试点和地区。孟海波说,2014年底,他的科研团队为哈尔滨18个县市区编制了秸秆焚烧综合治理方案,他们将秸秆按区域地区划分责任区进行承包处理,由消纳秸秆的企业负责“吃干榨净”,责任与权利对等。比如一座秸秆发电厂每年能消纳30万吨秸秆,它可以分得邻近两个村的秸秆资源,并获得补贴,如果这两个村发生了任意火点,企业将受到查处,并撤销补贴。这种承包责任制也可以让秸秆焚烧问题获得有效控制。

采访后记烧秸秆的问题不是近期出现的,也不是近期能解决的。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规范化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其实这反映的也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农民放弃一些传统思想,企业放弃一些既得利益,政府要多一些担当,三方合力才能给秸秆一个好的“归宿”,这也是实现绿色农业的美好愿景。

原标题:雾霾上演“再秸难逃”:为何总也烧不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监测数据查看更多>卫星监测查看更多>秸秆焚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