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知识】复杂PPP项目决策的误区

2015-10-21 09:33来源:PPP项目争端解决微信作者:李伟关键词:PPPPPP项目PPP模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领导信任不要害了领导。本来一个事情的决策应该是这样的,基层工作者拿出具体的决策参考意见,由决策者进行决策。决策者在决策之前不仅与决策参考意见提供者沟通,还要与相关的部门、机构等进行沟通交流,以此丰富和提升决策者对决策事项的认知。但在现实工作中,有这样两种情况导致决策过程中信用关系被扭曲。一是领导的强势导致的信任关系扭曲,有些领导比较强势,给下属心理造成一种很强的压力感,下属也很难作为,为了回避自己的不作为或无力作为,下属对领导的决策采取坚决执行态度,而且在各种场合制造领导非常英明有能力的舆论,这些强势领导逐渐变成了“能吏”,在不知不觉中,领导开始一步步决策失误,不断埋下犯错误的种子。二是对领导决策能力的信任导致的问题,在基层工作中,确实有一些领导干部水平很高,社会阅历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在与下属多次博弈的过程中,下属对领导比较服气,逐渐养成了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导致下属凡事不动脑子,听凭领导安排,即使看到一些问题,也认为领导自身有他的道理,这样长期下去,既害了领导,也害了自己,更害了企业或事业。

对案例信任要有讲究。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总体上叫摸着石头过河,最近提法是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但无论哪种情况,典型案例方法是其中一块石头,一直在被广泛地应用和信任着,因为中国人天生喜欢听预言,喜欢听故事。对案例的信任应该兼顾两个方面,一是成功的案例,二是失败的案例。成功的案例之所以成功,一定有其适合自身条件的特点,这是必须好好研究和学习的。失败的案例之所以失败,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只要有一条致命的理由存在就足够了。很多人使用案例或者说信任案例的过程中,对成功的案例专拣主观的理由来论证,对失败的案例,专找客观原因来阐述,这是案例使用或者说案例信任中的误区,这是我们在PPP项目投资前期或合作过程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尤其很多投资人,在给政府讲案例故事时,这种问题尤其突出,但是很有蛊惑性,使得政府的决策难于形成共识,这也是政企合作过程中一个不得不克服的推进障碍。

项目执行中对合同信任的误区。我国进入依法治国的时代,对制度和合同的信任是必须达成的共识,但是合同往往是复杂的,尤其复杂PPP项目的合同。对合同的执行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是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只要执行好签订的合同就OK了,我把其称为“合同论者”。二是把合同当作底线,在不违背合同的前提下,双方围绕目标共同努力,而不仅仅是围绕合同转,我把其称为“目的论者”。讲一个一级开发中政企合作PPP项目的案例,这个项目前一任总经理合同意识很强,服务意识更强,能够围绕目的转,是个“目的论者”。虽然在合作过程中发现很多没有明确分工的地方,但是作为投资人的代表,总经理选择先主动承担起来,在做的过程中逐渐与政府完善合同,为合作项目的长远发展和规避风险创造条件,因此几年合作下来非常顺利。这种做法虽然很受政府欢迎,但却遭到很多“合同论者”的诟病,“合同论者”认为这样做是有问题的,该政府做的事情就应该政府做,没有明确谁来做的事情也不应该由企业来做。这个总经理离开这个岗位后,换上一个“合同论者”,对合同非常信任,但是对人和事不信任,合同之外的事一概不做,导致双方合作过程中僵持不下,项目多次处于合作崩溃边缘状态,导致政府和上级公司领导多次协调,而且浪费了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付出了巨大的高层沟通成本。

(作者单位: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李伟)

原标题:复杂PPP项目决策的误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