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工业节能评论正文

碳市场怎样设计才合理?

2015-11-05 09:23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碳排放碳市场排放权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限和配额怎么设置?

上限逐步下调的单边调整机制更合理

西方的碳交易实践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比如,决策者倾向于设置过高的上限、分配过多的配额,高估了严格的上限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且低估了配额过度供给的问题。

中国碳市场则可以通过引入价格底线或设立上限调节机制解决这些问题。选择上限逐步下调的单边调整机制更为科学谨慎,这样可以保证上限不会设置得过高而难以完成减排目标。而在项目启动后,一旦在一段时间内减排超额完成,或减排成本低于预期,且能确保进一步减排,那么整个项目的排放上限就可以下调。下调机制应在项目启动之前就预先制定,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公开,一旦实施起来不受政策干预。另一种做法是设置价格底线以保证碳交易的最低价格。

中国准备在试点后推出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最终形式尚未确定,但官方的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会具备以下特点:重点放在8大行业,即电力和供暖、冶金、有色、化工、造纸、建材、国内航空及交通。排放上限为30亿~40亿吨。市场规模为每年96亿~640亿元人民币。

政府表示项目可能在2017年之前启动,第一次履约可能定于2017年或 2018年,在2020年之前全面落实。

需要什么样的碳市场?

应制定核心目标,以准确数据为基础

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首先应制定一个核心目标,可以是在固定日期之前实现碳减排。削减常规污染物的排放、转向低碳燃料、绿色供应链、创造就业这些次级目标也很重要,但不应妨碍核心目标的实现。这些目标是规划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根本基础。此外,规划者还要确保市场效率目标不能干扰环境目标。

其次,要明确碳交易体系以准确数据为基础。确定整个项目的基线(起始点)、初始分配、参与企业获得及可以使用的配额/抵消,以及履约表现时,都要依靠准确的数据。交易体系的管理者、参与企业和服务供应商在实施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监测、报告与核证系统也将随之改善,必要时对项目整体和特定设施作出调整。

除此之外,应保持上限目标不动摇。项目要从制定绝对排放上限开始,并保证执行。设计时要避免重复计算,上限应包含向参与企业发放的许可排放指标,以及针对新排放源(或价格波动管理)的备用指标。

要果断处理超额排放的不履约行为,收回相当于或高于超额排放量的许可排放量(而不是罚款了事)。总的来说,罚款要高于违法所得。

对体系外的高效减排行为,如减排限额和交易计划等,应予以鼓励, 因为这将减少合规成本。但将排放行为转移到限额以外的区域以实现减排的行为除外。

此外,确保项目透明度也很重要。参与企业、监管机构和相关第三方都要清楚了解项目的制度,相关义务,获得经济利益、经营灵活性的机会,以及违规后果。此外,也包括完善的监测、报告与核证系统,确保对排放和履约义务做到准确核算。

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法律基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要有健全的法律基础,以确保企业清楚了解并且愿意满足履约标准,了解管理者指令。

保尔森对话会报告之《排放权交易》

原标题:碳市场怎样设计才合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查看更多>碳市场查看更多>排放权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