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大陆十五年垃圾分类投资巨大收效甚微 台湾马先生却卓有成效

2015-11-10 09:06来源:E20环境平台整理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再看杭州市, 主城区1381个生活小区,75%的小区垃圾分类已经合格,小区70%的居民能做到正确分类垃圾、正确投放;但负责直接处理分类垃圾的杭州环境集团给出的数据是:全市每天3500多吨垃圾,其中分类垃圾只有800多吨,比重不到25%。

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垃圾分类公众知晓率高达90%以上,但公众参与率不足30%,公众分类投放率仅10%左右。公众不是不知道要分类,也不是不赞成垃圾分类,但就是有大部分公众不付诸行动,理由很多,诸如“垃圾桶分类标志不清晰”、“无奖惩措施”、“前分后混不分类也没用”、“别人没分我分也没用”等等。

在公共场所,垃圾分类箱往往形同虚设。在广州的一些主要街道两侧,随处可见具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分类功能的垃圾箱,但记者发现,很多这些垃圾箱却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起到垃圾分类的作用。据环卫工人反应,很少看到有人是看清楚了分类再丢垃圾,不少市民都不会注意垃圾分类,还是怎么方便就怎么扔,经常有市民将垃圾随手丢在路上。

目前可以估算的是,每年每个城市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投入达几亿甚至上十亿计, 全国每年在垃圾分类上所投入的财政资金将不低于百亿元之巨,但仍然收效甚微。

垃圾分类到底难在哪里?既要方便处理,又要高效回收利用,出路竟在何方?

垃圾分类,应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益看来,就实际效果而言,中国的垃圾分类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我经常跟西方国家的相关人士交流说,为什么中国的垃圾分类分的比你们好,主要是从结果来看,回收利用率更高,进末端处理处置设施的垃圾分得更彻底。”张益说,北京、广州等地做过样本统计,得出的结果是我国的垃圾分类利用率达到30%以上,大于欧美国家的20%—25%。

拾荒者等非政府力量不可忽视

在中国,进到垃圾桶里的垃圾,其成分与家庭产生的原始垃圾相比,实际上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张益表示,一方面,家庭中产生的废旧报纸、纸板箱等已经通过一些渠道进行了回收,但是环卫部门的统计并没有把这部分垃圾的回收利用计算在内;另一方面,参与垃圾回收处理的人员既包括城市拾荒者、流动的个体户,也包括集体、公司,如果把这些分散的数字都集中起来看,“环卫部门回收的垃圾,成分中可利用的部分其实已经很低了。”

假如让中国的拾荒者走进欧洲、美国、日本那些公认分类工作做得很好国家的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看到那些经过所谓严格分类后仍然花花绿绿的垃圾,估计他们都会象看到“宝藏”一样兴奋,因为相比中国处理处置设施的那些黑乎乎的垃圾,他们那里的可回收利用物品简直太多了。“西方国家的老百姓是在为环境而分类垃圾,中国的拾荒者是在为生存而分拣垃圾”。

市场化道路需要打通

由政府主导垃圾分类工作的局面亟待改变。在张益看来,目前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推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对于城市拾荒者或者零散的垃圾回收个体户而言,进行垃圾回收几乎不需要成本,相比之下,国家主导的工业化生产,成本大约是前者的十倍,而产出却远远达不到相应的倍数。再生资源生产成本较高、规模上不去、市场需求不大等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

垃圾分类要真正走上市场化道路并不容易。把上百万捡垃圾大军拒之门外,显然并不现实。一方面,这些人有他们自己的生存需要,而且事实上,他们也的确为垃圾分类是做出了贡献,没有给城市造成很大的负担。另一方面,与流动的个体回收户相比,成规模的企业也缺乏较好的服务模式,很多家庭最终会选择把“可回收”的垃圾交给上门回收的个体户。要实现全面的分类搜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分类处理才能让垃圾分类有效落地

垃圾分类工作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把经过层层分拣后剩余的、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进行处理。“要想实现、做好垃圾分类,还必须建立一个‘从垃圾的源头到处理’的透明、完整系统。”有人提出,垃圾分类的实现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引导机制和保障制度,离不开推动后期回收系统的跟进。

有专业人士建议,参与垃圾分类的企业不仅要严格执行规范,还应新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中心项目,根据餐厨垃圾、可燃垃圾、湿垃圾等不同的类别,设置不同的运输装置,进行不同的处理。

垃圾分类的目的就是“分类处理,物尽其用”,而分类标准决定着分类处理方式方法。广州垃圾分类采用“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物、其他垃圾”四分标准,这意味着广州要配套发展可回收物和餐厨垃圾的物质利用产业,尤其要优先发展可回收物的物质利用产业。垃圾分类的可回收物是低值可回收物,其回收利用只有微利甚至亏本而又长期得不到财政扶持,不能吸引投资,即使现有工业产能也不愿涉足,致使分类垃圾得不到分类处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厨余垃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