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市场正文

海水淡化装备有劲使不上

2015-11-24 09:45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张蕊关键词:海水淡化膜工业膜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海水淡化作为不少城市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十二五”期间得到了政策层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末,中国的海水淡化产能达到每天220万立方米以上。然而,记者日前从2015(第三届)西湖国际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院士高峰论坛上了解到,虽然近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发展迅速,但每天产能还不到百万立方米,远未实现上述目标。

对此,业内专家们在论坛期间呼吁,要加快推进海水淡化及相关水处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让环保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

产能为何上不去?

存在供水难、成本高、激励少等问题,应优化用水结构。目前国内自来水价格未反映资源价值,但要使淡化成本比自来水低,非常困难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指出,目前,海水淡化已在我国的浙江、天津、山东、辽宁、广东等沿海地区有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市政供水和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同时,这些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苦咸水淡化、废水处理,这对于解决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紧缺同样大有可为。

“然而,与国际上相比,我国海水淡化产能仍相对比较落后,日产量约为全球的1%,且国际上已有十万吨级海水淡化装置,在国内,万吨级已是一个飞跃。”高从堦说。

记者了解到,海水淡化难成规模并非难在技术,而是难在政策和机制。“曾经我们认为技术是主要原因。”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总工阮国岭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看来,真正决定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政策,第二是机制,第三是模式也即发展方向,第四才是技术。

“不是技术问题,是价格问题。” 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继文也表示,海水淡化要持续攻关,降低成本。但要使淡化成本比自来水低,非常困难,目前的自来水价格并不能代表价值。

“国外如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将海水淡化作为战略性储备,而我国这方面技术已经比较全面,但就是用不起来,需要政府适当地进行补贴。”他说。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所生产出的合格的淡化水用起来、用好它。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是“供水瓶颈”问题,即:供水难、成本高、激励少。

“究其原因,一是对海水淡化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二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策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差,还没有形成合理统一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机制。”这位负责人指出。

他表示,基于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根据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为更好地推动和持续发展我国海水淡化产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将海水淡化水列入水资源,使其能享受水资源的相关政策、形成合理统一的水市场机制;二是优化用水结构,使中水、矿井水和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规水源,根据水质要求的不同,合理有效地使用;三是积极研究制定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等;四是必须建立海水淡化产业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

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

将带动膜处理产业发展,反渗透法制水成本为4~5元/吨,较以往传统的蒸馏法制水成本每吨要低2~3元

虽然我国海水淡化产能发展缓慢,但海水淡化及相关装备制造业发展却不慢。

记者了解到,我国海水淡化经历了海水淡化的技术研发阶段、技术产业化阶段,正步入产业发展阶段,而且已具备全面、快速发展的条件。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在海水膜、能量回收装置和高压泵,热法海水淡化蒸发器等关键设备及工程集成技术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海水淡化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成本逐步降低,大中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国产化率达到75%以上。

目前,我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一批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包括浓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等;国投北疆电厂向天津市政供水的试点工作已开始启动;若干向近海城市调用海水淡化水的前期工作也开始研究;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的产业基地已列为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基地;深圳市、舟山市、青岛市、天津滨海新区、沧州渤海新区、环县、洞头县鹿西乡岛等已被批复为国家海水淡化试点单位;由十几家企业共同组建的海水淡化产业联盟——东南海产业联盟和黄渤海产业联盟已经成立。

据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郑根江介绍,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建成投产94套海水淡化装置,总产能达94.2万吨。

其中,44套用于市政供水,合计产水量约占总产水量的35.63%;42套用于工业用水,合计产水量约占64.18%。其中,山东省装置最多达23套,合计产水能力为15.99万吨/日;天津为7套,但合计产水能力达31.72万吨/日。

记者了解到,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浙江海岛县嵊泗县建造了我国第一个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项目和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典型单机——浙江六横岛十万吨海水淡化工程(单机1.25万吨)。

目前,中心正全力打造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已承建全国94套海水淡化装置中的36套,并借“一带一路”契机,将成套装备成功销往中东、东南亚等国家。

同时,海水淡化也将促进膜技术处理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国膜产业发展很快,‘十二五’期间,每年膜产业增长速度在20%以上。”王继文表示,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国膜产业规模将达2500亿~3000亿元,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

高从堦介绍说,膜分离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常温下选择性好,无化学变化,适应性强且能耗低。随着反渗透膜性能的提高,价格的下降,高压泵和能量回收效率的提高,反渗透法成为投资省、成本低的海水淡化技术。

据了解,目前反渗透法制水成本为4~5元/吨,较以往传统的蒸馏法制水成本每吨要低2~3元。高从堦建议,国家应对膜分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投资。

新加坡工程科学院院士钟台生也表示:“中国的膜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新加坡的很多膜都由中国制造。但中国缺乏世界级的尖端技术,需要联合国内各方面力量,形成整体优势,抢占国际高端市场。”

欧洲膜学会荣誉创办理事长恩瑞克˙德里奥利认为,中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仍然还未达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几年,中国海水淡化市场将成为世界最大海水淡化市场。若有一个强大的国家项目,涉及所有主要的海水淡化产业成员,联合所有最先进学术研究机构,将有助于克服当前困难。”

原标题:海水淡化装备有劲使不上? 装备制造发展迅速,但存在供水瓶颈,产能增长缓慢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水淡化查看更多>膜工业查看更多>膜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