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综合正文

【起底】2℃为何成为地球升温“安全线”?

2015-12-08 11:07来源:苏州新闻网关键词:巴黎气候大会碳排放全球变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顾问杨富强表示,哥本哈根大会之前,全球参加气候变化谈判的缔约方对2℃控制目标的问题进行了几年的争论。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的丁一汇也对媒体回忆:“最初在气候谈判时,各国都在强调和讨论二氧化碳稳定水平问题,一具体到2℃目标,大家就开始吵架。”

2℃目标之所以成为争吵的核心,是因为其明确对应了温室气体排放量。根据欧盟计算,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意味着全球二氧化碳当量浓度要控制在550PPM (二氧化碳当量浓度指将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物折算成二氧化碳后的浓度)。

2008年,欧盟气候变化专家小组发布《2℃目标》评估报告,认为如果将全球平均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内,人类还能够通过采取措施进行适应,基本能够承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损失。如果是3℃或是4℃,现在还没有证据显示人类社会有能力去适应升温所带来的后果。

最终,全球还是达成了共识,承认2℃增温控制目标。

争论 温控目标是妥协结果

即使有了共识,巴黎大会举行之前,2℃目标依然争议不断。

去年,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刊登了一篇名为《扔掉2℃增温目标吧》的文章,这篇文章由加州大学的国际关系学者和加州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教授联合撰写。文章提到,2℃目标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科学上都走错了方向。人类需要一个更具体,更全面,更精确的衡量手段。

一些环保组织认为,二氧化碳当量浓度比温度更科学,因为它已经被大量测量,可以很精确地计算出排放量。对于这一点,柴麒敏认为,如果采用全球排放量指标的话,其带来的谈判逻辑便可能是自上而下分配减排目标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前几年的实践中被认为是行不通的。最终还是“要采用合作,而不是分配的方式,”柴麒敏说,有些目标看起来是科学问题,但背后“还是有着价值取向,是一个政治问题。”

“2℃更多是政治共识。”柴麒敏说,虽然科学家也为之做出了相应的研究,但并不做价值判断,不回答到底增温几摄氏度更合适。柴麒敏表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报告中,有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做了支撑性的研究,认为温度指标在全球变暖各个主要特征中是最核心的指标。正因为此,在各国外交谈判中,拿出一个全球都能理解,不太复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长期目标,温度就成了恰当的选择。

原标题:2℃为何成为地球“安全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巴黎气候大会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全球变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