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观察】2014年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进展

2015-12-11 08:40来源:固废观察作者:袁文祥 邰俊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填埋垃圾填埋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二次污染仍然严重,环境问题仍突出

2014年至今,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填埋场仍然存在污染排放超标、臭气扰民等环保问题报道,污染可控、环保达标仍然是填埋场需解决的重点目标,由填埋场引起的渗滤液、臭气、土壤污染等环保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填埋场垃圾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化合物等化合物,这些物质降解过程中,会产生NH3、H2S、VOC等恶臭气体,也是目前填埋场成为周边居民投诉的主要诱因。而渗滤液等的泄漏进入地下水和周边水体,则给周边环境造成重要危害,据已有的统计显示,我国70%的填埋场都存在渗滤液泄漏问题。特别是填埋场二次污染引发的土壤污染,给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垃圾中的大量有害物质,可能进入人类的食物链,而诱发多种疾病。

(3)垃圾处理费用高,资源利用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我国垃圾混合收集模式,使得混合生活垃圾中的水分及有机物含量都很高,使得降解活跃,渗滤液产生量占垃圾处理量的20%-30%,极大地增加了处理成本。另一方面垃圾中存在大约15%-20%的塑料、10%以上的纸张等有价物质,这些可回收组分被直接填埋,也极大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了占用了大量十分紧缺的填埋库容。

3、对策建议

(1)逐步转向接收惰性垃圾,延长填埋库容使用年限

当前,我国现阶段某些垃圾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同固废无序混填、臭气扰民和渗滤液超标等现象,有些填埋场大量接受餐厨垃圾、污泥、建筑垃圾、化妆品、医疗垃圾,甚至接纳有毒有害物质,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垃圾填埋量,缩短填埋场寿命,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填埋场的再生。此外,填埋场污染中产生的恶臭、渗滤液量大以及堆体不稳定等很多问题均与填埋垃圾含水较高有关,在填埋场运营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入场垃圾的脱水处理,并保证餐厨垃圾、污泥等高含水率固废的分类处理,同时,开发新型分类资源化利用技术,针对塑料、纸张等有价物质进行回收,出台限制可降解垃圾进入填埋场的法规,逐步转向接收惰性垃圾,将极大降低垃圾填埋量,并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2)重点突出污染防控目标,科学规划选址并强化过程监管

针对填埋场处理技术规范、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监测监管、效果评价、封场实施与场地利用以及相关产品设备等方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标准与规范。这些标准主要围绕填埋场的污染防控目标,而填埋场污染防控水平是衡量一个填埋场运行效果好坏的重要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等一系列标准规范的颁布实施,极大提高了污染防控的要求,但针对一些不适宜进行填埋或者生态脆弱的区域,应进行科学规划选址,并加强防渗水平,此外,目前填埋场过程中臭气控制、渗滤液处理等方面技术水平与低成本运行以及民众期望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在填埋场建设、运行、封场后期等全生命周期内围绕污染可控、环保达标的目标,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落实建设要求、加强运行管理,实现填埋场安全稳定运行与环保达标要求。

(3)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封场修复利用示范

填埋场填埋气体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能源,具有规模大、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等特点,经过技术突破与升级,可以进行直接发电、提纯制燃料、进入城市燃气管网、蒸发渗滤液、用于温室大棚等综合利用。目前,利用填埋气发电简便、易行,是国内外最多采用的填埋气综合利用方式,通过合理收集导排,设置适当预处理及利用装置,将实现填埋气综合利用,创造显著的经济价值。同时,针对填埋场封场场地这类特殊的土地资源,通过构建填埋场土地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填埋场污染状况及发展态势,持续跟踪监测填埋场环境安全性和土力安全性;推进填埋封场场地生态修复与稳定性评价工作,强化封场生命周期管理;布局封场土地再利用实施路径,适时开展封场土地低中高度利用实践,实现填埋用地生态重构与持续开发战略。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土地稀缺的严峻形势下,再生填埋场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延伸阅读:

【分析】2014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进展

原标题:【年度报告之五】2014年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进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垃圾填埋查看更多>垃圾填埋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