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工业废水技术正文

【解读】当前印染废水治理中的关键问题

2015-12-15 11:26来源:工业水处理作者:陈红, 李响等关键词:印染废水污水处理废水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 未来印染废水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应对“提标”及“回用”,另辟蹊径研发应用高效低耗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

面对印染行业利润率偏低的现实和特点,应有针对性地研发和应用低成本难降解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对此,东华大学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例如在印染废水处理回用中引入低成本、易于管理的生态处理技术,尽管传统观点认为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技术适用于COD偏低、易降解的生活污水及地表水体修复,但如果将印染废水经过一定的生化预处理后再应用人工湿地技术进行处理还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东华大学应用水解酸化-好氧-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在江西某地毯产业园有限公司建立了印染废水生态处理回用示范工程,其生化和生态工艺水处理总成本仅为1.0元/m3左右,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了厂区生产工艺的用水要求,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

对现有常用废水处理技术进行革新和改进,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也是较为可行的方法。东华大学曾用低阻力、廉价的无纺布或纺织布替代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有机膜,使膜单元一次性投资大为降低,并能实现完全重力式过滤,节能效果突出;另外,针对常规工艺难以实现印染废水达标排放的问题,开发了多金属催化还原技术对常规工艺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目前该技术在实验室研究及萧山某污水厂的中试研究中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且处理成本仅约0.5元/m3,对该技术有望进一步加大试验规模以及大范围推广应用。

南京理工大学刘伟京采用“强化厌氧水解+A/O(PACT)+混凝沉淀过滤”组合工艺处理以纺织印染企业为主的工业园区综合废水,结果表明,系统总COD去除率达到93.2%,出水水质达到江苏省《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排放限值》要求。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采用臭氧-生物滤池、臭氧-生物碳池-双膜法处理工艺生产不同品质的回用水,达到分质回用的目的,保证了回用水水质及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同时降低了处理成本。

另外,一些新的技术也在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不断尝试与应用。K. R. Parmar等用丙酮将石墨烯进行还原,生成丙酮还原性石墨烯(ARGO),然后对ARGO进行Fe3O4表面修饰,制备了磁性还原性石墨烯,该材料具有很好的染料吸附效果,且该磁性材料可以通过控制磁场对其进行回收利用,有效降低了材料的使用成本。此外,TiO2光催化氧化、阳离子絮凝剂、纳米铁强化絮凝/砂滤/超滤等技术也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并逐渐发展。

(2)应对“排污总量控制”,探索经济可行的系统回用工程方案。

印染工艺涉及到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对用水水质的要求不一,因此必须以“分质回用”的观点综合分析废水回用方案,以最大可能降低回用成本,也就是在不同的工艺环节使用不同处理程度的废水。例如在品质要求高的印花、染色、漂白等环节需使用二级生化出水经纳滤(NF)或反渗透(RO)深度处理后的脱盐水;而在退浆、煮练、漂洗等对水质要求较低的环节使用印染废水生化出水即可。东华大学在其参与完成的规模为20 000 m3/d的山东某印染科技有限公司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设计中,遵循“分质回用”思路,对生产工艺部分高品质水通过RO深度处理回用,使印染废水处理回用综合成本降至1.6元/m3左右。总之,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回用要站在印染厂生产工艺的“全局”通盘考虑,从“系统工程”角度确定综合回用工程方案,从而达到技术经济最优之目的。

(3)革新观念,使企业接受印染废水处理“回用水”。

除技术及经济原因之外,观念也是制约回用水使用的重要因素。经过对多家印染企业的调研发现,虽然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水水质达到了工艺要求,且染色实验表明布匹上色质量也满足要求,但企业对使用回用水总有不安全之感,十分担忧因使用回用水影响产品的销路。要转变观念,除了从技术上充分论证之外,还需政府宣传、制度及政策的诱导及推动,方能使企业从观念上接受“回用水”。

原标题:【解读】当前印染废水治理中的关键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印染废水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废水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