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报道正文

城市“霾”战:为何三次“壮士断腕”治不住“济南的霾”

2015-12-17 08:54来源:中青在线作者:邢婷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城市治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除了地形条件,济南雾霾为何久治不愈?上述环保人士分析,济南雾霾之重可谓历史因素和现实效应叠加而成。受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布局影响,济南目前主城区尚有十几家钢厂、热电厂、水泥厂、炼油厂、焦化厂等,加之下游产业的物料运输、扬尘、撒漏等环节,排放量占了工业污染很大部分。

“治霾的根本还是要将这些重污染企业搬迁,但企业搬迁涉及面庞大复杂,其中不乏省属企业、央企,还有大量民生问题,目前还未搬迁的情况下,只能靠减排措施,但再减毕竟还是要排。”该环保人士称,现实原因则与“城市病”导致的城市功能过于集中相关,包括汽车尾气、建筑工地等。

在赵勤合看来,原因绝不止于此,还应回归到对雾霾的认识程度和治理力度上,目前济南对雾霾污染预防和治理的力度不够。

“济南之前在治理雾霾上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源解析,但源解析仅是第一步,后续更重要的是采取措施。在措施上必须多元化,科学治霾、持续治霾,力度要大,要坚决果断,诚所谓‘壮士断腕’。”赵勤合说。

由一地而一省,治霾注定是“持久战”

对这座城市而言,情况或许正在好转。据环保部12月13日发布的11月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济南虽位于全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十位城市之列,但名次较9月、10月有了提升,升至倒数第九位。

伴随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这座城市的治霾行动也在逐步升级。一项网格化的环境监管模式正在着手建立,即:建立县(市)区为第一级网格、街办(乡镇)为第二级网格、社区(村)为第三级网格、小片区为第四级网格的管理体制,“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

环境监管问责机制也正在严格落实,对任期内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质量明显恶化、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利用职权干预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还将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11月23日,济南市环保局局长高立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该局正研究“应急削峰”做法,包括减少工业企业排放等,同时研究在气象条件非常差时降低限行门槛。

对于治霾,赵勤合认为,首先是从立法做起,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其次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产业结构和布局。

“关键还是要持续、科学的减排,需要政府各部门联合治理,本着先易后难、优先控制重点污染源的原则,联合治理,同时也需要公众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到减排活动当中。”山东某高校一位环境学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即使是在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垫底的9月、10月,济南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也不是山东省17个市中最低的。山东省环保厅的数据显示,9月,淄博位居济南之后;10月,临沂、济宁、德州、菏泽、枣庄、聊城、淄博7个市位居济南之后。

由一地而一省,山东大气污染现状不容乐观。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山东全省PM2.5同比下降11.5%,京津冀三省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2.6%,明显高于山东的改善幅度。

而以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为主的省会城市群的GDP占全省的35.8%,但污染物排放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46%。

“抱团”治霾迫在眉睫

11月22日,上述7个市市长签订了《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议书》,山东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正式启动,包括“协同治污”“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三大机制。根据该机制,如有大范围空气重污染来袭,7个市将同时启动应急减排措施。

相关立法步伐也在加快。11月中旬,山东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先后两次公开征集意见,这被不少法律界人士视为“充分尊重民意之举”。相比于一稿,二稿不仅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增加了省际联防联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错峰上下班等内容。

与此同时,当地民间环保力量发挥着“啄木鸟”作用。

原标题:济南:一座城市的“霾”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查看更多>城市治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