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报道正文

打造绿色增长极:湘江治理与生态修复齐头并进

2015-12-17 13:12来源:新华网作者:张晶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土壤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保护湘江生态,河道保护仍是重中之重。从2012年起,衡阳市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中心城区108公里湘江干流全面禁止河道采砂,市城区建立6个规范化砂场,实行定点卸砂,123个非法砂场彻底关闭。与此同时,在全市河道22个节点安装了实时监控设施,实现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常态化保洁。

湘江,是长沙城区主要水源地。为保证水质,长沙严禁在一级水源保护区捕捞、排污,并加大对库区范围沿江216处涵闸、85公里岸线、138处泵站的建设和改造。目前,湘江长沙段水质达到了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市,长沙推动湘江流域生态河道治理的做法得到了国家水利部的肯定。

通过规划控绿、清脏播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长沙市计划用3年时间新增绿地1800公顷,建成各类公园100个,打造名副其实的“山水洲城”。通过新建水库、山塘等水源工程,湖南湘江流域新增蓄水能力5亿立方米以上,新增造林面积539.5万亩,复绿矿山面积1198.27公顷。

多方联动

政府治污、公众治污、法律治污、创新治污……为了治理“母亲河”,湖南几乎动用了所有力量。

在政府层面,湖南省政府专门成立了“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和“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委员会”,由省长杜家毫担任负责人,市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实行环境损害终身追责。

为了形成更广泛的社会监督,湖南主动加强官方与民间环保人士的联动,公开向社会招募200名湘江“绿色卫士”志愿者,在湘江流域内饮用水源、干支流以及流域内重点企业设立“守望点”。

在全省范围内,470多万小学生踊跃参与“争创两型小先锋”活动,1700多万家庭重拎菜篮子、布袋子,使用节能家电、节水器具和高效照明产品,实行垃圾分类、旧物回收。公众的广泛参与,汇聚了湘江保护与治理的强大力量。

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唯一的流域综合治理示范,湖南湘江承担着为国家探索经验的重任。2013年4月1日,《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江河流域保护的综合性地方法规,也是湖南省在法律层面完善湘江保护机制的有益探索。同时,湖南环保部门还与公安部门在省、市、县三级建立环境保护工作联络室,让环境违法“无处可逃”。

在创新层面,湘江流域试行“上游对下游超标排放或环境责任事故赔偿、下游对上游水质优于目标值补偿”双向担责。2013年4月,宁乡县因双江口断面检测中的氨氮含量超标,向下游的望城区政府支付2.3万元生态补偿金,成为湘江流域首例跨县市横向生态补偿。

去年底,《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水质水量奖罚)暂行办法》正式颁布施行,进一步明确对湘江流域跨市、县断面进行水质、水量目标考核奖罚。

在市场层面,湘江流域探索排污权交易、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环境责任保险、第三方治理、发行债券等机制。目前,排污权交易范围已拓展至湘江流域8市的所有工业企业以及全省范围内的火电、钢铁企业。

湖南还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目前投保企业2248家,金额达到12亿元。不仅如此,湖南在全国率先发行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6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200亿元。同时探索PPP模式,与环保上市公司合作,通过BOT、BT和合同环境服务模式,促进环境治理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湘江流域42个省控监测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39个,达标率为92.8%,比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作为全省4300多万居民饮用水源,湘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据湖南水产科研所对湘江的监测,原来在渔获物中较难见到的“四大家鱼”,近两年逐渐增多。

“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实施近3年来,湘江开始呈现污染减少、河道畅通、水质好转的局面。”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湖南省水利厅厅长詹晓安介绍湘江保护情况时说。

原标题:打造绿色增长极:湘江治理与生态修复齐头并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生态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