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重磅】垃圾发电“灰幕”调查

2016-01-08 16:07来源:《能源》关键词:垃圾发电垃圾焚烧生活垃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垃圾发电,被认为是城市废弃物“变废为宝”的最优循环经济解决方案。但这个看似美好繁荣的“循环经济”外衣下面,充满着各种假象与骗局。

从东莞出发,沿环城路西行约30分钟,即可经过小镇横沥,继续行驶约5公里,则可看到一座封闭的厂区。在微风中,黄蓝双色的司旗伴随国旗猎猎作响;厂区门口,烟尘、二氧化硫等排放信息滚动播放,厂区的锅炉烟筒冒着烟气,来往的垃圾车卸料时发出的轰鸣,打破厂区特有的宁静。

这里就是珠三角最大垃圾发电项目——横沥垃圾焚烧发电厂所在地。它隶属于粤丰集团的东莞市科伟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今年9月,这里刚刚完成循环流化床升级水冷振动炉排炉的改造。

上世纪80年代末,从深圳落成第一家垃圾发电厂开始,国内垃圾发电的淘金序幕被缓缓打开。伴随着日益增长的垃圾和填埋场的逐渐饱和,垃圾发电渐渐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垃圾处理方式。从那时起,垃圾似乎多了一个身份——一方面它是城市里急需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另一方面,它是循环经济,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能以最经济、直接的方式,源源不断的提供电力。

但似乎任何一个产业都摆脱不了的命运,经历了约十年的黄金时期,围绕垃圾发电的争议也愈演愈烈,披着“循环经济”外衣的垃圾堆场,一方面被质疑恶意套取国家垃圾处理补贴资金,另一方面,也不断因环保问题被屡次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11月下旬,《能源》记者赶赴国内多处垃圾发电项目调查得知,真实的垃圾发电产业,正如位于横沥镇的垃圾发电厂一般,美好的外表下,掩盖了灰色的利益链条和鱼龙混杂的潜规则。

公关潜规则

11月上旬,张铭源(化名)的一个重要行程是前往西安参加位于国际展览中心的环境博览会,向展台参观者介绍公司的业绩和技术实力。

张铭源是一家垃圾发电公司的董事长,除了参加展会外,他来到西安的另一个目的,是参加即将开始的垃圾发电项目招标,角逐当地垃圾发电入场资格。

不久前,西安市政府释放出兴建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消息。根据陕西环保集团的数据统计,西安日平均产生生活垃圾7000-8000吨,夏季甚至可以达到9000吨。但大多数生活垃圾均以填埋处理,由于填埋场的日益饱和,西安市政府打算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替代传统填埋场。如果以平均处理量2000吨的填埋场来看,西安市至少需要5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才能满足生活垃圾处理需要。

近些年,由于环保行业的由冷至热,不断增长的垃圾量和填埋场的日趋饱和,垃圾焚烧发电的境遇也随即改变。相对于动辄上亿,蜂拥而上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垃圾发电具有更小的经济规模;与传统的生物质发电相比,垃圾发电原料收集更稳定,而且技术实现了市场化。在高额的垃圾补贴下诱惑下,从业者只要保障原料充足,就掌控了稳定的收益,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们沉迷于垃圾处理补贴和售电带来的暴利机遇。

张铭源旗下的公司,早在上世纪末建成了东莞第一座垃圾发电厂,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他算是垃圾发电行业的元老人物,不过,和当初的踌躇满志相比,他们似乎对成功中标西安项目并未抱太大希望。

“我已经多年没有从事垃圾发电新项目的投资了,相比之下我们并没有太大竞争优势。”张铭源向《能源》记者坦言。

近些年,由于地方保护,他手中拿到项目越来越少,但另一方面,每一次角逐垃圾发电,对他来说都意味着一次巨额支出。

不久前,他曾参加湖南永州日处理1400吨项目竞标的垃圾发电项目。从项目前期调研到参与竞标,各项花费加起来有800万元之多,除了制作文件、项目调研外,很大一部分,还是用来打通各层政府关系。

“记得当时,当地环卫局领导家有喜事,我们给他们随礼,现在查的严,随礼都不敢署名,关系不好,甚至都不敢收你的随礼。而且,随完分子马上得走,根本不能留下吃饭。”张铭源给《能源》记者爆料。

即使如此,张铭源仍然未能中标永州垃圾发电项目,该项目最终被一家国企背景的竞争者所获得。

此外,这几年,张铭源感觉投标中的‘绑架’氛围也越来越浓。由于看到了垃圾发电的盈利前景,许多拥有政府关系的商人也纷纷涉足垃圾发电。他们大多没有业绩,不具备投标资质。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曾表 示:“决定是否中标有三个因素:关系、价格和技术。现在,技术已经拉不开距离,关系和价格是最重要的。”

一般来说,投标垃圾发电都会有一个准入门槛,投标企业必须有运营500吨/日处理量的垃圾发电厂才能投标, 这表面对竞标公司起到规范作用,但招标文件中,却隐含了不少猫腻。

“假设符合资质的企业有6家,没有资质的企业也想参与投标,政府在招标的时候,会注明’允许联合投标’,然后暗中要求具备资质的企业带着没有资质的企业联合投标,中标后,联合投标企业会享有‘干股’坐享收益。这些项目,可以对外说是自己的业绩,其实不少企业的业绩就是这么来的,有了业绩以后,可以到其它地方光明正大跑马圈地了。这其中,有不少公司都是政府亲戚朋友介绍过来的。”张铭源告诉《能源》记者。

由于垃圾发电的业主一般是政府环卫部门,垃圾发电招标结果往往是政府意志的体现,尽管形式上中标公司由评标委员会决定,评标委员主要成员由招标公司从专家库中抽选。但在现实操作中,评标委员会对结果影响有限。其一在于招标公司对专家具有选择权,“不合作”专家下一次则不会被邀请。其二在于专家需根据政府制定的招标文件打分。一位以循环流化床为主要技术的垃圾发电从业者对《能源》记者表示:“有时候,政府关系的企业采用水冷振动炉排炉,那么招标文件中,干脆就把以流化床为主的一些企业排除在外”。这样环卫部门利用手中的自主选择权,确立招标细则,进而按照自己意志来选择BOT公司。

对于此次西安招标状况,张铭源摇摇头,不愿多谈,但他表示:“参与投标一共有20家单位,要和当地企业竞争还是很难。”

这些潜规则, 若不是张铭源爆料,目前仅在行业内部流传。然而,即便一些企业千辛万苦最终获得路条与核准批文后后,垃圾是否真如一些行业人士所期望的,能够成为一座待挖掘的宝藏?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发电查看更多>垃圾焚烧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