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工业废水市场正文

【深度】煤化工零排放市场的真实图景

2016-01-11 08:57来源:《能源》关键词:零排放煤化工煤化工零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庸的外企

据了解,活跃在煤化工领域的外资企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包括GE、阿奎特、威立雅等。在煤化工水处理零排放产业上,仅他们三家的供应设备和技术包,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加起来就超过了50%。

外资进驻中国煤化工零排放市场,为中国引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生产工艺,他们在规模以及产品优化上都优于国内传统型的水务公司。此外,外资企业还可申请补贴及税收优惠,项目亏损时规避一定风险。从2015年出台的最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来看,国家大刀阔斧的取消环保用无机、有机和生物膜开发与生产、废液、废渣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这也是外资企业进军国内煤化工水处理市场的利好因素。

但这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并未给外资企业的煤化工水处理业务带来爆发性的增长。相比起巨大的市场需求,一些传统水处理巨头,在华业绩却略显尴尬,甚至一些外资企业选择退出。2013年,西门子出售旗下水务部门给比卡瓦,心灰意冷退出中国水务市场。

是哪里出了问题?在GE水处理及工艺过程处理公司销售总监马杰看来,问题不在于技术:“GE在水处理方面有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业绩经验。现在在煤化工水处理零排放领域暴露出来的问题,GE都有解决方案。”

既然不是技术的问题,那问题就应该出在商业模式上。外企无法适应国内的商业环境,这早已不是新闻。在GE和神华合作的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的零排放中,采用的是分别签署工艺包加核心设备与施工安装合同。这与现在的EPC或者BOT模式都不一样。但是这一模式并未被复制。

现在的煤化工水处理零排放,可供选择的就是EPC和BOT。让外企来做EPC么?我想任何一个了解的人恐怕都会笑出来。在工程建设方面,我们还要走出国门在海外和外企竞争,在国内市场,外企做EPC可以说是毫无优势。

“外企看中现金流和资金链。一个1亿元的项目,威立雅的报价至少在2.5亿以上。但是国内环保公司敢报价到1亿一下。这就是差距。”刘洋表示。

据记者了解,在神华宁煤的煤化工零排放项目EPC招标中,本土企业的标底都在3亿元左右,而GE和威立雅的报价是8亿的水平。最终第一次招标被宣布流标。

EPC没有出路,那么BOT模式呢?在这个方面,威立雅是先行者。2007年,威立雅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化工集团下属的燕山石化签订合作协议。威立雅和燕山石化创建合资公司以负责运营位于北京西南50公里的燕山石化区的工业污水回收、处理和再循环利用设施。

据这一由威立雅水务集团在与中国石化签署的长达25年合作协议,该合资企业将由威立雅运营管理,并预计产生总营业额5.8亿欧元。

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威立雅在国内的BOT项目都是已建成项目的收购合作,没有新建项目的BOT。理由呢?一位接近威立雅高层的人士对记者说:“因为新建项目有可能最终拿不到尾款。旧项目能保证稳定的现金流收益。”

那外资企业拥有的技术包和核心设备优势还能够持续保持么?也许这个问题并不能那么简单的回答。

以膜为例,进口膜的精密度基本在小数点后两位计算。但是很多国产膜的精密度还在个位数甚至是十位数。技术上的客观差距依然存在。

但是一些可复制部分,依然无法阻止国内公司模仿的脚步。由于水处理设备在制药、制盐行业应用广泛,一些原本从事这些行业的公司转型参与煤化工。以外企图纸为蓝本,加上国内一些技术专家的合作,就能够生产出煤化工水处理的设备。

由于国内环保公司有节省成本的需要,让这些国产设备有不小的市场。尽管本土环保公司可能离不开外企的一些技术包或者核心设备,但能不选择昂贵的外企产品就尽量不选择。本土公司和外企之间的关系也并非和谐。

原本手握核心工艺包和设备的外企,在零排放的掘金潮中最终变得中庸起来。但这并不是零排放市场的终点。资本总是追逐着利益,煤化工的火爆和环评问题升级,让一些新兴势力看到了自己的机遇。

跨界势力的雄心和尴尬

在万邦达和碧水源上市之前,它们是环保市场上最闪耀的两个明星企业。一个手握数十亿的煤化工水处理市场,一个是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的龙头企业,而且由北京市政府的支持。谁将会率先上市,是当年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

数年过去,率先拔得上市头筹的万邦达在公司营业额、市值、研发布局等方面反而被碧水源甩开许多身位,并且,碧水源开始要摩拳擦掌准备进军万邦达的传统市场——煤化工水处理。

在远在生命科学园的碧水源大厦内,记者坐在碧水源一位副总经理的办公室内,对其发出自己的疑问:碧水源从传统强项市政污水处理,转战工业废水,而且是工业废水中比较难处理的煤化工零排放。碧水源的底气在哪里?

“煤化工水处理,不存在你做得了,别人就一定做不了的。只不过可能有些企业稍微经验丰富一些。”

从言谈中不难看出,碧水源对于进军煤化工水处理零排放市场雄心勃勃,并且信心十足。这也和国内煤化工零排放的发展时间短有关系。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企业,可能也只有数个项目的业绩,而且基本是EPC,应用外企的工艺包或者核心设备。

这样的低门槛、高产值的行业对于碧水源来说,很有诱惑力。 随着市政水处理市场的逐渐饱和,碧水源必然要开辟自己的新利益增长点。

尽管业内人士,尤其是业主方对于碧水源有意进军煤化工水处理的想法表示理解,但是质疑也更多。面对着比市政污水复杂的多的煤化工污水,碧水源原先的很多技术经验肯定失效。归根结底,碧水源没有拿得出手的业绩。

在环评愈发收紧的今天,成功、甚至是相对比较成功的业绩几乎成为环保公司的杀手锏。但是获得业绩的道路也无疑是艰难的。

这一点,也许上海东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业刚深有体会。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陈业刚得到了哈工大的技术支持。但至少在目前为止,这没有能够给他在业绩突破上提供太多直接的帮助。

上海东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和潞安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废水“零排放”EPC工程。尽管在2015年,东硕不断有分盐工艺突破等消息传出。但是据了解,这两个煤制油项目的环评还是没有能够获得通过。

2015年已经进入尾声,无论是环评未过的项目还是正在申报的项目、亦或是准备申报的项目,在今年年内通过环评的可能性正在无限的趋近于零。

尽管被环评折磨了近一年的时间,但是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采访对象都对环评中心今年的严苛给予了肯定的回应。理由?西部地区糟糕的环境容量毫无疑问是所有煤化工从业者能够看在眼中的。无论零排放是环保产业的自然发展还是环境倒逼,这都是中国煤化工工业、乃至所有重化工业都必须要走的道路。

零排放市场上的乱局现在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并将继续存在。但我们希望最终能成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商业氛围,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零排放的技术性争议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解决。

200亿元

最终设计年产200万吨合成氨、350万吨尿素,同时生产8亿立方米天然气,总投资200亿元的中煤鄂尔多斯图克化肥项目依然是目前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化肥项目。

由于煤化工行业发展的时间较短,零排放领域公司之间的竞争并没有能够形成一种相对健康的商业氛围。

“外企看中现金流和资金链。一个1亿元的项目,威立雅的报价至少在2.5亿以上。但是国内环保公司敢报价到1亿一下。这就是差距。”

煤化工零排放技术到底难在哪?

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真正的挑战在于系统协调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零排放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煤化工零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