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人物正文

曹树青:植物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2016-02-16 10:37来源:中国科技网关键词:曹树青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他不是农民,但他比一般农民更了解农业;他不是农民,但他比一般农民对土地更有感情。他,就是合肥工业大学生物科学系主任曹树青教授。从事农业相关研究二十余年,谈起土地,他有说不完的话题。

曹树青出生于安徽青阳县的农村,对土地的感情从小埋在心里。1985年,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农学,工作六年之后,怀着对继续深造的渴望,他考取了南京农业大学生理学专业,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的课程。2001年,时已博士毕业的他,来到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做了两年博士后研究。目前,在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任生物科学系主任。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曹树青教授

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环境质量恶化,严重危害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近期,曹树青教授课题组首次揭示了植物响应重金属镉胁迫信号转导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基因资源。

中毒的大地

谈及我国土地的现状,曹树青教授忧心忡忡。他介绍道,我国24个省市有320个严重污染区,约548万公顷土壤已经受到了污染。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而实际上,90%的污染物最终都滞留在土壤内。污染物又通过食物链转移至植物和动物,而最终进入人体。

土壤是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宿营地”,90%的污染物最终都滞留在土壤内。土壤环境的恶化会导致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转移至植物和动物,而最终进入人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危害。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谈及土壤污染,就不得不提及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是对土壤-植物-人类系统危害较大的主要污染物类型,具有多源性、隐蔽性、积蓄性、难以恢复性,被环境学界喻为“化学定时炸弹”,是近年来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据全国首次土壤普查显示,我国有近20%的耕地存在镉、砷、汞、铅、镍、铜等重金属超标。农业土壤中的重金属不仅对农田环境产生危害,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土壤表层中的重金属也可通过扬尘等渠道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环境质量恶化,严重危害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权衡利弊治污染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威胁到农业安全生产和人体健康,治理迫在眉睫。据了解,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工业排放、化肥农药使用及地矿开采等都可导致污染,目前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治理非常困难,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采用某些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的土地很难再用于种植农作物。我国耕地本身就很紧张的情况下,逐渐减少耕地的修复方式不太符合我国的国情,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去恢复污染农田的生产力。

原标题:植物修复 为农产品安全营造净土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曹树青查看更多>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植物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