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及其研究有望解开相关疾病的秘密

2016-02-23 10:43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李军关键词:监测网络监测数据空气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长期监测,没有翔实的统计数作为做支撑,目前尚无法揭示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危害。为此,我国从2013年年底开始开展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及相关研究,有望解开雾霾影响下疾病发生的秘密,同时也为干预措施的科学性提供支撑。

那么,这项工作进展如何?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采访。

开展监测为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支撑

建立环境与健康监测网络是我国一项重要工作计划。

2007年,原卫生部和原国家环保总局等18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在行动策略部分特别提出,形成环境与健康监测网络,开展实时、系统的环境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监测。

近年来,我国许多省份秋冬季雾霾天气频发,导致的健康危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2013年1月我国出现持续大规模雾霾天气,成为启动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的最重要推动力量。

持续大范围的严重雾霾,引发了社会对健康影响的广泛担忧。但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长期监测,尚无法揭示雾霾特征污染物的健康危害。这就造成了连专家都说不清楚的尴尬局面。

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了解不同地区空气污染(雾霾)特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为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专家表示,揭示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必须在全国范围建立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网络,通过系统、长期的监测,评估雾霾天气下特征污染物的人群暴露水平;评估人群健康风险及其特征;识别雾霾天气相关的易发疾病、敏感人群及区域差异,为采取针对性的人群干预措施,制定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曾向媒体透露,将在全国PM2.5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开展健康评价研究,计划3年时间、投入约五六千万元。工作人员将深入10个城市展开对病人的调查,同时大量收集资料,包括环保、气象的相关数据,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测。经过科学研究和分析,完成基础研究。

最初的设想包括室内PM2.5污染研究、人群PM2.5暴露水平研究,从而得出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科学数据。以此数据为基础建立PM2.5健康预警平台,用数据说话,详细告诉人们如何避免健康受影响。如PM2.5到了多少数值的时候,患有哪一类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怎样避免。同时,在判定PM2.5污染比较严重的时候,将提前预警,建议公众减少污染排放。

这项工作到了2013年下半年有了实质性进展。当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发布了《2013年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方案》,提出通过3年~5年时间,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空气污染(雾霾)监测网络。

项目得到了中央财政的支持,相关工作随之展开。

探讨雾霾成分与人群发病的联系

按照国家卫计委要求,项目首先锁定雾霾重点地区,最终目标是建立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

2013年,全国16个省辖市43个国家点开展这项工作;2014年,全国拓展到31个省辖市的73个国家点。到了2015年监测点增加到106个,据说今年还会再增扩。

监测点如何选定?专家告诉记者,在哪里设监测点并不是随意定的,主要根据PM2.5浓度来确定,轻污染区和重污染区都要兼顾。

如北京在监测点布局时,为确保监测数据更为精确,设点时考虑把北京“环”起来,其中既有尾气排放量较大、扬尘导致的粉尘浓度较高的污染区,也有绿化环境较好的居民区。目前,北京市疾控中心在全市11个居民小区设立了空气监测站点,派专人定期采样,并进行空气成分检测。

那么,这个项目与环保部门对雾霾的监测有何不同?据介绍,前者共分为四大块,第一块是资料收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气象资料收集;人口统计资料的收集;医院门诊资料收集;急救中心接诊资料收集等。

疾控部门与环保部门监测雾霾的最大区别是,疾控部门在监测雾霾天气的同时,还要监控全市二、三级医院门急诊量、不同污染日的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数等。

原标题:开展规范监测 力求数据科学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监测网络查看更多>监测数据查看更多>空气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