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市场正文

“土十条”有望今年出台 土壤修复产业有望加速崛起

2016-03-16 08:23来源:中国证券网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污染防治环保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们承接的多个农田修复项目试点盈利并不多,公司此项业务主要处在培育期。通过对农田修复治理,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生产功能性、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从而为农田修复项目带来盈利。”永清环保研究院院长贺前锋说,“耕地修复所面临的业主情况复杂,千家万户的农民参与性不同,环保意识也不同,在这方面还需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引导。”据了解,永清环保目前在土壤修复板块的收益主要集中在城市棕地修复领域和尾矿治理领域。

此次环境商会针对土壤修复业发展提交了《关于加快污染场地修复的提案》,指出应加强农田污染土壤修复药剂监管。目前国内污染农田土壤进行重金属稳定化时需要使用化学药剂。为保证居民菜篮子、米袋子的安全,应严格监管药剂的成分、纯度及添加量,以降低农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避免导致二次污染。

棕地修复模式相对清晰

“综合来看,主要有三类企业涉及土壤修复行业。第一类是环保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依托技术实力转投实业。如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第二类是专业土壤修复工程类公司,项目运作方面经验较为丰富。如高能环境、永清环保、铁汉生态等;第三类是国际公司,主要通过咨询管理、分析检测方式参与国内环境修复产业,或与国内工程公司合资成立公司。如日本同和、英国ERM、美国ESD等,”邓勇介绍道。

尽管参与主体众多,“但国内土壤修复产业总体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东方园林生态环境修复部总经理范天立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只有城市房地产所带动的棕地修复发展较好。这主要是棕地修复的盈利模式相对清晰。”

“比如,某地块地价为1万元/平方米,在这块地中央有一受工业污染的土地,政府与地产商协商达成共识,以5000元/平方米出售该地块。如每平方米土壤修复花费1000元,相当于地产商以6000元/平方米价格拿地,低于市场价。”范天立表示,“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主要是以房地产推动,一线城市的棕地修复项目比较集中。土壤修复需要‘土十条’的引导,使行业尽快成熟起来。”

据范天立介绍,某些棕地长期受工业生产影响,可能含有如汞、铬、铅、镉、砷、镍等重金属及多种有机物。因工业“三废”排放或污染,棕地污染物浓度通常较高,有时甚至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存在自由相物质。“土壤修复更多被看作一项综合工程。”范天立表示,“不能单一考虑某个修复问题,应系统性考虑技术、资金和政策,更多侧重调查、风险评估等前期阶段,避免忽略项目本身的污染问题。”

高能环境修复公司总经理魏丽分析指出,过去3年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发展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2014年行业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主要因为当年整个房地产行业低迷,对城市棕地修复的影响冲击较大,从而影响了全年的合同签约量。

“2014年土壤修复签约额度为12.74亿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1.28亿元。”高胜达的研究数据也佐证了魏丽的分析。

盈利模式尚待完善

土壤治理行业的起步和成熟程度远落后于水、大气、固废治理行业。海通证券分析指出,总体而言,法律体系中并没有针对土地污染的专门立法。在标准方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健全,对污染和有害界限不清,包括污染场地的种类、浓度限值标准。

当前土壤修复项目和资金大多数依赖于政府,产业缺乏完善的盈利模式,进而难以将其成本费用化。目前仅有少数的商业化项目将土壤污染修复的成本负担交由土地开发商承担,其他土壤修复项目资金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中信建投分析指出,土壤污染管理体系的缺失是该行业发展的阻碍,具体体现在土壤污染本身具有一定的隐秘性、长期性,其责任不易确认,从而土壤修复成本当前主要由财政承担。

海通证券分析认为,当前土壤修复行业常见的商业模式有招投标为主,并辅以修复开发。国内土壤修复的分配权一般在政府手里。环保部确定污染地块后,再由国土储备局进行拍卖,常见的模式包括招投标或修复+开发。两种方式各有优劣,招投标为主流,辅以修复开发。修复开发通常与土地流转结合。

延伸阅读:

“土十条”将出台 产业空间近万亿

土壤修复市场将迎来拐点 刘正军谈“岳塘模式”

原标题:“土十条”有望今年出台 土壤修复产业有望加速崛起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环保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