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土壤修复渐行渐热 需要“土壕”出来解围

2016-04-19 17:03来源:中国环保在线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十条土壤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前,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随着“土十条”明确了出台的时间,土壤修复市场也变得火热起来。若完成全国污染土地治理,所需资金将非常惊人。只是,治理资金从哪里来?

陈吉宁:开展土壤污染情况详查

4月19日,由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主办的“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在京召开,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会上表示在“土十条”方面,重点是夯实两大基础,突出两大重点,推进三大任务和强化三大措施。

陈吉宁指出,两大基础一是要摸清家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到底有哪些污染的地块;二是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我们现在还没有土壤污染防治法,要依法治理。

陈吉宁强调,两大重点就是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分别提出不同的污染管控要求。

陈吉宁表示,三大任务对没有污染的核心是怎么保护好,正在污染的和已在污染的土壤怎么进行防治和风险管控。土壤污染跟水和大气是完全不一样的,关键是风险管控。你要知道这一块污染的土壤对饮用水、对空气有什么样的风险,这个风险可控了,通过改变土地用途,比如说有些污染的农用地,过去是种粮食的,改种棉花,改变它种树,污染就不会成为一个风险。所以它的思路跟水和大气的污染控制会有很大的不同。

按照国家环保政策日程,“土十条”有望在今年出台。因此从年初以来,土壤修复被业界一些人视作环保产业的下一个“风口”,热议不断,但与此同时巨额修复资金从何而来,却是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

土壤修复面临的资金困境

日前,财政部公布了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其中,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数为90.89亿元,比2015年执行数增加53.89亿元,增长145.6%。主要是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2016年将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增加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等方面的支出。如加上使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6亿元,预算数为96.89亿元。

那么,完成全国突然土地治理,所需的资金大致为多少呢?

有数据显示,以美国治理污染的经验看,净化这块相当于天安门广场四分之一面积大小的土地,需要的治理成本是3亿多元人民币。那么治理一个更大范围内的污染土地呢?中国的土壤污染包括农业耕地污染、城市棕色地块污染以及矿区土壤污染。2014年4月,环保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具体到耕地,中国就有333.33万公顷耕地因遭受污染而不宜耕种。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蓝虹2014年曾撰文指出,耕地土壤污染修复所需资金数额巨大,仅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农业耕地而言,即使采取土壤修复成本最低的植物修复法,每公顷的修复成本也将达到30万元,耕地修复所需资金总额将高达6万亿元。除了农业耕地,城市棕色地块和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也都耗资巨大。根据《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为300亿元,我国土壤修复存在巨大资金缺口。上述数据还都是最保守的估算。如果按照最严格的治理标准,有些专家认为,若完成全国污染土地治理,所需资金将超过数10万亿元。

土壤修复的资金问题之大,非常直观。而土壤修复之难就难在它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还有技术突破与法律落地的实质性难题。

土壤修复需多管齐下,稳扎稳打

虽然陈吉宁部长在年初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治理土壤污染是一个大治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投入几万亿。一方面是几万亿的资金不是说投入就能马上投入的,另外一方面是我们要的是土壤修复治理的效果,对土壤污染风险的管控,而非仅仅是金钱上的投入。

土壤修复还是要多管齐下,稳扎稳打。土壤修复需要“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政策法规来指导和保障市场行为;需要质量、技术、工程和产品等专业标准来规范和支撑市场行为。对污染土壤实行分类、分区、分级的用途管控和风险管控,比土壤修复本身更为重要和有效。土壤修复肯定离不开钱,而且需要很多钱,日前,财政部公布了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在《2016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中,新增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项预算项目,预算数为90.89亿元,比2015年执行数增加53.89亿元,增长145.6%。场地、耕地、矿区等土壤污染情况各异,采用的修复模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实际应用中必须因地制宜。土壤修复技术既要做到“高大上”和“接地气”相结合,也要做到引进消化再创新和自主研发创新相结合。土壤修复工程非常需要“求精求实”、“保质保量”和“诚信放心”的“工匠”精神。

正如“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提到,将实施土壤污染分类分级防治,优先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切实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提到,将加快土壤修复治理等新型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

土壤污染的国情就摆在我们面前,无论是土壤修复的市场还是土壤修复的技术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也不能任意而为之,而是需要进一步规范市场,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

原标题:土壤修复渐行渐热 “囊中羞涩”怎破解?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土十条查看更多>土壤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