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化工企业退出后 土壤修复待“破局”

2021-10-27 13:16来源:新华日报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控土壤修复水泥窑协同处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作为工业发达地区,江苏非常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就要解决好土壤污染防控、修复等问题。

“新技术”助力城市土壤修复 老工业城华丽蜕变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等特点,一般来说,看不见、摸不着,然而一旦遭受污染,将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成本。”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沈仁芳表示,随着近年来“绿色理念”的渗入,江苏越来越多的工厂、园区通过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控制、限制了污染排放。但是,土壤修复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少遗留下的“老问题”还需持续诊断、治理。

化工企业退出后,如何让土壤“活”起来?江苏不少老工业区正积极实践,完成华丽蜕变。沈仁芳以徐州为例表示,目前,部分化工企业遗留下的污染土地通过“异位处理”的方式重获新生,土壤焕发生机。据悉,在徐州市政府投资首批土壤污染治理项目中,采取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也就是将污染土壤按照一定比例与其他水泥原料一起进入回转窑焚烧,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在1200℃以上的高温下会被彻底焚毁,土壤和其他生料煅烧后变成水泥熟料,实现污染土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相比其它治理方式,这种从经济方面来说较为实惠,从生态方面来说也最彻底。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江苏起步较早,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具有具体自身特点的“治土模式”。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骆永明介绍,除了“异位处理”之外,江苏还在不断攻破新技术,力争做到“原位处理”。他以苏州溶剂厂原址北区污染场地治理项目为例,项目成功引进了先进的“原位热脱附”治理技术,将修复设备深入到地下十几米的位置,通过高温加热,让经年积累的有毒气体蒸腾而出,项目开创了国内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先河。骆永明补充表示,这种方法对于长三角、珠三角一带的“黏土”修复效果很好,极具借鉴价值。

“全面体检”启动在即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重大的环境保护和民生工程,土壤污染防治已经被列入我国的环境重点治理体系。”开幕式上,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研究员高尚宾列举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就:截至2020年,全国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率达到了90%左右;全国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了40.2%和40.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6.72%。此外,重点区域的"白色污染"也得到了有效防控。

虽然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不能盲目乐观,与会专家认为,随着经济与农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规模和强度等都已发生巨变,土壤安全风险加剧,生态服务功能显著下降。高尚宾引用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10多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约为10%-20%,超标的土壤以轻微、轻度污染为主,中度、重度污染或超标的点位占比例3%左右,污染元素以镉为主,其次是砷。"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做好前端预防、中端管控、后端治愈,要由单一的具体修复转向高质量的引领发展。”

“我国土壤资源家底不清、状况不明,严重制约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转型”。沈仁芳表示,他多年来呼吁的全国土壤“全面体检”,最近已获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审批,即将提上日程。该项目计划于2022年~2024年实施,将对全国范围的土壤进行“摸家底”,查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肥力特征、土壤障碍及健康状况,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明确粮食产能提升路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立足新阶段 土壤修复亟待进一步“破局”

随着近年来“土十条”的颁布,土壤修复行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尤其是2019年1月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标志着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正式迈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新阶段。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中,土壤污染防治也迈向了新阶段。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土壤污染修复依然存在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等问题。"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张佳宝呼吁,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企业代表应紧抓当前国家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和契机,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切实解决土壤修复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还要加快土壤修复技术的成果转化,在解决净土的基础上统筹蓝天与绿水的关系。

“土壤修复行业的人才培养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森特土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渊担任大会报告发言人,他坦言,当前国家需求和高校专业体系设置存在矛盾,部分大学生快到毕业仍然不清楚未来土壤修复的上下游产业链由哪些组成,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做什么?站在企业角度,叶渊呼吁,应向在校大学生开放土壤修复现场。“大学生们通过修复现场的认知和实践,去弥补目前大学专业课体系化建设的不足,书本上的有机、重金属污染都是抽象的概念,只有到了现场才能真真切切地了解修复方法和工艺,在治理污染和保护工艺遗存之间做抉择。”

与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相比,土壤污染治理投入大、周期长,如果主要依赖政府投入的模式,远不能满足土壤污染防治的需求。“土壤污染治理需要整个行业形成合力。”骆永明期待,相关部门加大引导力度,支持土壤修复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的建设,鼓励大型修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力争研发更多满足我国土壤修复所需的技术、装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防控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水泥窑协同处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