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土壤修复不能“摸着石头过河”

2016-04-26 08:54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张蕊关键词:土壤修复工业场地土壤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财政部日前公布了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其中新增了如土壤污染防治专项预算和土地确权补助等。业内人士认为,预算的增加是国家对土壤修复治理不断重视的体现,同时也为土壤修复行业带来积极信号。

然而,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政策、市场并不是当今我国土壤修复的关键,治理模式不明确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生态修复网第十期生态修复沙龙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土壤修复需要顶层设计,应该根据不同土壤类型选择修复模式,农田修复应由企业参与,选择经济作物提高单位产出价值用于修复;工业场地要由责任主体治理,对于找不到历史主体的场地而言,修复只能依靠政府投入。

修复一亩地的费用在数万元至20万元不等,远远高于农田的产出价值。土壤修复的费用不可能依靠农民种粮来回报, 只有依靠企业规模化操作才能实现。

农田土壤修复要有经济回报

政府资金引导,企业参与,选择经济作物提高单位产出

今年以来,我国一系列政策都直指土壤修复。“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实施土壤污染分类分级防治,优先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切实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同时,我国将加快土壤修复治理等新型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其中,重大工程项目就包括开展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治理和4000万亩受污染耕地风险管理。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明确了土壤修复目标,特别是将此前被市场认为最缺乏盈利模式的耕地纳入其中,体现出较大的政策力度。

据了解,土壤污染类型主要包括农田、矿山、污染场地等污染,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理模式也有差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这3类不同类型的土壤,需要不同的治理模式。

“农田土壤修复只能来源于农田土壤的经济回报,最重要的是选择新的经济作物来提高单位产出,采用回报修复的经济手段。”刘阳生坦言,农田土壤污染的责任主体并非农民,农民恰恰是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农田土壤修复的资金来源应依靠国家资金引导,企业参与,在农田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才有修复的空间。

“现在修复一亩地的费用在数万元至20万元不等,远远高于农田的产出价值。土壤修复的费用不可能依靠农民种粮来回报,只有依靠企业规模化的操作才能实现。”他进一步解释说,比如,企业可以把几万亩农田承包下来,享有一定的时间权益,通过种植经济作物的方式来消纳修复费用。

同时,刘阳生强调,农田土壤修复中要将“土壤健康”的概念贯穿始终。“土壤好比人,是生命体。如果人感冒,外在表现是打喷嚏流鼻涕,实际上是内部的生命系统出问题。为什么原有的一些植物对镉、铅等重金属吸收得不多,现在却变多?因为土壤缺少适当的营养元素和营养结构,不健康了。而在修复过程中,就需要遵循‘土壤健康’的理念来进行。”

工业场地治理一定要明确责任主体

治理模式和修复资金来源还应进一步明晰;规范低价竞标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由于城市内的“棕地开发”所具有的土地开发价值,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略微领先于农业耕地的修复和矿山修复。

工业场地不仅市场预期巨大,而且与农田土壤污染不同,城市工业场地污染可谓“冤有头、债有主”。责任主体明确、修复技术多样让工业场地土壤修复看起来并不困难。然而,治理模式和修复资金来源还应进一步明晰。

刘阳生认为,就现有的城市污染企业搬迁造成的土地污染来说,要由责任主体治理。而对于找不到历史主体的场地而言,修复只能依靠政府投入。

记者了解到,“土十条”相关编制单位建议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可有效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防治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但是情况也许没有预想得那么乐观。

原标题:土壤修复不能“摸着石头过河”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工业场地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